从今天傍晚开始

——读毕淑敏的《从今天傍晚开始》有感

周海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第 05 版 )

  □周海鸟

  《我喜欢辽阔的地方》这本书莽撞地闯入我的眼眸,啪的一下扎进心湖。一阵悸动之后,它就出现在我的书桌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毕淑敏老师。毕老师的文常带着雪域的高远与清澈,带着医生的敏锐与犀利。但这篇文章倒与其一贯的文风略有不同。

  《从今天傍晚开始》是书中的一篇短文,很短,加上标点也只有600多字,就其字数而言是稀,就其内涵而言是深,就其情感而言是浓。

  “从今天傍晚开始”这个题目给我熟悉亲切的感觉。提到傍晚,想起晚霞在海天交界热烈燃烧;老屋顶上袅娜的炊烟,是黄昏踉踉跄跄的诗行。

  淑敏老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许是恰好黄昏。一抬头,霞光猝不及防撞进怀里。傍晚,是一日的尾奏,弦音拖长,渐弱,渐隐,渐失。她说从今天傍晚开始,大胆揣测言下之意是为从此刻开始,不必等到明天。

  明代诗人钱鹤滩在《明日歌》中这样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坐待明日是理直气壮的常态,仿佛明日万事皆成仁成义。今时日西坠,凡事皆了,希望和成功只在明日。殊不知明日几何,今日若懈怠,明日复蹉跎。

  毕老师以“从今天傍晚开始”为题,结尾又以这句话为结,点出活在当下、干在当下、努力在当下、起航在当下的哲理。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有一股温和且湿润的力量流动,莫名湿目。不管你曾如何彷徨犹豫、如何灰心失望,拯救你的永远不是明天,而是此刻霞光猝不及防撞进怀里的傍晚。

  毕老师将读书比作幼儿学语。幼儿牙牙学语时充满求知欲,天下始不闻,四海皆学问。我记得儿子开口的第一句话不是喊爸喊妈,而是问:“ 这是什么?”他的心中积蓄了太多的“这是什么”,终于在能吐字咬音的时候迫不及待地表达出来了。幼儿求知最为积极,所以成长也快。什么时候,我们对于世界和阅读失去了求知欲,我们什么就停止了成长,停止了进步。

  幼儿时最为谦逊,因为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何时我们保持幼儿的谦逊,我们才能在别人的文字里汲取最多的养分。人之一生,短暂,有限。获知有限,经历有限,年龄有限,疆界有限,认知有限,诸多有限加之于身,终不得豁达通透。毕老师言“读书是精神的再一次牙牙学语”,这句话真有点睛之妙。读书使我们领悟世态人情、耳朵拉长、视力锐利清晰、生命线延伸、心智丰盈而强韧。

  以浅显的说辞表达深刻的道理。寥寥数语,干脆利落。文章短小精悍,布局严谨,点到为止,这正是文章的精妙之处,手法很高明,只有高手能驾驭。

  篇首从文学谈到读书,再由读书聊到写作,最后将读书与写作之间连上纽带,引出轨道和引力的比喻,一气呵成自然点题:从今天傍晚开始。

  本文谈到读书与写作之间关系的时候,也非常巧妙,“由读而写,由写而读更多的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相互影响,形成圆形轨道,建立良好循环。

  读书影响写作是因为“和热爱成长的婴孩一样,听得多了,你就有想说的愿望。把自己的心语倾吐出来,在茫茫人海中寻觅相似的感动。”读的书多了,见识广了,思想深邃了,认知深刻了,便有万般滋味在心中,不吐不快了。

  古人言,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万卷下笔有神。我们在写作中觉词穷,觉顿塞,只因读书少。写作优秀的人博览群书,古今中外俱达。一个人若说自己喜欢写作,却不喜欢阅读,这是不合格的喜欢。一个喜欢写作的人,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淑敏老师的一生,写了无数篇优秀的文章,她将其归纳孤独赶路为寂寞和人生的悲悯关爱,这是真诚也是谦逊。

  毕老师的这篇文章给予我另一个启迪。长久以为文章是越长越优秀的,越长越有水平的。文若不长,恐会表达不清不全。但此文却是短而不匆促,短得明朗,脉络纹理清晰可见。话不长,意却满了。

  文学的世界是广袤深邃的,那就从今天傍晚开始,开始读书,开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