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表匠的坚守难能可贵

柳绿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14日 第 02 版 )

  点滴录 柳绿

  假如没有了修表匠会怎么样?很多人也许会说,这有什么呀,大不了不戴机械表呗。确实,如今戴机械表的人已经很少了,大多数人甚至连电子表也不戴了,想知道时间就看手机。从这个角度说,没有了钟表匠并不会影响到大家的生活。

  但也有人依然需要钟表匠,那些习惯于戴机械表的老人,抑或是机械表爱好者,没处修表不就麻烦了吗?好在,依然有修表匠守着老行当。在岱山东沙古渔镇,就有一个养了三代修表匠的小店铺,静静地等候着人们去修表。

  80岁高龄的刘祖海早年从父亲手中接过衣钵,现在已把店铺传给了儿子,但他依然时常来坐堂。机械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流行,又随着科技进步而逐渐隐退。刘祖海享受过修表业的春天,也熬过了秋天,如今算是过冬了。但他说,“只要有人还戴表,我们手艺人就肯定在”。这份有始有终的执着,令人感动也让人钦佩。

  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可以喜新厌旧,但总得有人为前进的时代垫后。没有了修表匠,虽然只影响到少数人的“戴表自由”,但终究是一种遗憾。推而广之,假如360行,行行都是“提前撤摊”,就会影响到更多的少数人,那整个社会不就到处是各种各样的不方便了吗?

  老修表匠刘祖海似乎在用默默的坚守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社会发展再快,也有慢条斯理的人,在崇尚创新的同时还得考虑留守。就比如政务服务窗口,虽然在不断升级智能化、数字化服务,但总得保留人工服务。在一家医院的出口处,见到一位开车的老人被自动道闸挡了很久。该不该保留人工收费?同样值得思考。

  当然,刘祖海父子守着店铺,是以依然有生意为前提的。为社会需求而坚守,才有意义,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