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子书写大文章

陈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04日 第 03 版 )

  点滴录 陈斌

  近日,“我在金塘走花路——2025金塘赏花周”在金塘柳行古街启幕,漫山遍野的李花与历史气息浓郁的古街相映成辉,引来一批批市民游客前来观赏。这场活动不仅为舟山的春天增添了一抹诗意的色彩,更让金塘李这一传统果品实现了从田间作物到文化符号的华丽蜕变。当都市游客在花海中寻找诗意,当返乡青年在果园里播撒希望,这幅乡村振兴的画卷告诉我们:只要找准特色、深耕文化、创新模式,每颗小果子都能写出大文章。

  “春赏花、夏摘果”的乡村旅游IP,成功破解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局。从李子蜜饯到各类文创产品,从古村巡游到研学课堂,金塘镇将单一的农产品延伸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乡村振兴动人的注脚。

  将李子栽培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工坊变身文化展馆,使麻糍成为流动的文化课堂,不仅守住了乡愁的根脉,更让农业品牌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值得关注的是,由15家工坊组成的共富联盟,正在将分散的农户编织成利益共同体——老手艺人传帮带,新农人搞直播,年轻人开发衍生品,这种“传统技艺+现代经营”的模式,让每颗金塘李成为共同富裕的种子。

  让小果子写出大文章,还需在以下三个方面深耕细作:打造全季产业链,突破花期果期的时空限制,开发李子花茶、果酒等深加工产品,建设四季可游的农业主题公园。构建数字赋能体系,建立农产品溯源平台,发展“云认养”“慢直播”等新业态,让金塘李搭上电商快车。深化文化IP运营,挖掘李子文化中的廉洁寓意(李与“廉”谐音)、爱情象征(桃花为媒,李花为证),创作影视短剧、文创盲盒等衍生品,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期待更多“金塘李”破土而出,在乡村大地上书写更多“小产业大作为”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