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篾匠做了条活灵活现的竹蛇
胡德银从17岁做学徒开始,跟竹篾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如今他开始担心这门手艺将会失传
吴建波 张玮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03日 第 02 版 )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张玮 文/摄
本报讯 在近日举行的金塘赏花周活动上,3位老人合力擎着一条长约4米的竹蛇,穿行在柳行古街。“这条蛇做得真像!”“第一次看到舞蛇。”……活灵活现的竹蛇所到之处,引来市民游客一片好奇与惊叹。
记者看到,这条竹蛇由近20块毛竹的竹节部分拼成,蛇眼睛是用2个矿泉水瓶盖做的,蛇信子是用弹簧做的,蛇身每个连接处用一根铁丝串起来,蛇身表面涂了黄黑相间的颜料(见图)。整条蛇用3根木棍支撑,由前中后三人一同举起来,轻轻转动木棍,蛇身就扭动了起来。
“这条竹蛇是过年时我花了6天时间做的。现在正赶上阿拉金塘的李花、油菜花开了,我和几个老朋友把它搬出来‘白相’。”这条竹蛇的制作者、今年80岁的胡德银笑着对记者说。
家住河平村的胡德银曾是金塘竹器社的一名篾匠,从17岁做学徒开始,他跟竹篾打了大半辈子交道。靠这门手艺,他养活了一家6口人。退休后他还当过村老年协会的会长,带着一群老人敲锣打鼓玩乐器。但他心里一直放不下做竹篾这个老行当。
几年前,胡德银突发奇想,每年用竹子制作一个十二生肖的动物。“蛇年要做一条竹蛇,我决定用毛竹做个大的。”胡德银向记者道出了制作这条竹蛇的创意由来。
走进胡德银家后院,只见角落里摆放着篾刀等一整套篾匠工具,有的还用布包裹起来以防生锈。空闲时,胡德银喜欢坐在这里,用长满老茧的手捣鼓竹篾活。最近,他还给家里做了一把竹椅,四平八稳,坐上去十分牢靠。
“早些年,竹器是日常生活必需品,最常用的是竹筐、晒簟等物件。不过现在基本都淘汰了。”胡德银说,有的居民家里还在用晒簟晒鱼鲞,如果晒簟上面的篾条坏了,他会帮忙修复。
“晒簟越来越少了,总有一天要用不着我。”胡德银感慨道,当年竹器社的21名篾匠,如今大部分已经过世,只剩下六七位老人健在,“等阿拉这批老头走了以后,这门手艺恐怕要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