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世外桃源竺家尖
成余庆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25日 第 04 版 )
□成余庆
第一次听朋友说起“竺家尖”的时候,我听成了“朱家尖”,一脸狐疑地问道,朱家尖不是在普朱管委会吗,缘何在临城?朋友听后捧腹大笑,忙说此“竺家尖”非彼“朱家尖”。因为此次乌龙事件,加之不时有网友在朋友圈晾晒该处美景,便对竺家尖多了几分好奇,总想着去一探究竟。
周末,正是远足好时光,于是呼朋引伴,相约游览竺家尖。
其实,竺家尖离我住的地方并不远,也就七八公里的路程吧,其边上的洞岙水库我去过多次。也许是出生在长江边的缘故,打小我便对水有一种独特的情结。来舟山后,每每工作之余,我也总喜欢去有水的地方转转,除了去海边,诸如应家湾、里山、虹桥、狭门等水库我也曾多次光顾。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总觉得,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了水,城市便没了灵性,而看着那一泓碧水,似乎就能洗涤净我们身上的疲惫、心中的尘埃。
过毛竹山村牌坊不远,便发现了竺家尖的标志——“星海公路竺家尖支线”,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而道路也被描绘成五颜六色。这是个不错的创意,定海的百里文廊全部是用这种彩道串联,这些彩道像一条条彩色的丝带缠绕在山间,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存、相得益彰,在给我们带来视觉美观的同时,还能起到导航和提醒缓驾慢行的作用,真可谓一举多得。
沿着彩色的盘山公路逶迤前行。行至半山腰,发现山中有一绿道,朋友心血来潮,建议弃车徒行上山,我欣然应允。于是,我们便从车里取出登山杖,换上登山鞋,向秘境进发,那一刻,多少有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之情。
这应该是一条废弃很久的绿道,开始的时候还能隐隐约约地辨识,随着山势的爬升和植被的茂盛,道路越来越隐秘,很多地方已经被蓬草和藤蔓遮掩,只能摸索着前行。我打趣道,这正应了先生那句话:“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而我们,似乎也成了这条绿道的开拓者!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爬上山顶,顿觉视野辽阔、心旷神怡,而一大片茶园扑面而来,所有的疲惫顿时被一扫而空。
茶园有好几十亩,满满地铺满了好几处山坡。正是初秋时节,茶叶未曾凋零,茶果已然结实,一颗颗珍珠玛瑙般的茶果,是对丰收的最好注解。站在茶园上极目远眺,新城尽收眼底,东西快速路就像一条高速运转的履带,带动着车流滚滚向前。听说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桃花、虾峙等外岛。
茶园里,茶农正在给茶树裁枝。随着剪刀扫过,茶树被裁剪成整整齐齐的模样,那一垄垄茶树像一列列整齐划一的哨兵,而裁剪下来的枝叶顺势落在茶树底下,铺成厚厚的一层,踩在上面软绵绵的,就像踩在地毯上一般。那一刻,我生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慨!听茶农说,竺家尖茶园主要生产红茶,年产量约200公斤,我就想,明年春天定要来品上一杯。
从茶园下来,沿着新修的柏油马路,不一会儿我们就抵达了星海瞭望台。所谓“星海瞭望台”,顾名思义,大抵是指“观星、赏月、望海”之意吧。久居闹市,困于钢铁丛林之中,观星赏月已然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犹记得小时候,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秋夜,月色可以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般。那时候的秋天,庄稼收割完,晒场周边全是码得整整齐齐的谷垛子,母亲喜欢趁着月夜脱碾稻谷,我们一边帮忙母亲打打下手,一边穿梭在稻垛里玩“捉迷藏”,笑声可以传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下山的时候,太阳的余晖洒在有些泛黄的秋叶上,树影斑驳、日影婆娑,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寻”,脑海里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的确,美丽的竺家尖,世外桃源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