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美一冬唯舟山带鱼

陈佩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25日 第 04 版 )

  □陈佩君

  西风越来越紧,天越来越冷,不管岛城如何日新月异,这大自然的物候还是千年不变地按时到来。“天越冷,鱼越肥。”市井老话头又响起。一年冬又来,岛城的带鱼汛期也随之银亮亮地裹着寒风袭来。

  舟山人都知道,带鱼是这寒冷冬日里的顶级美食。这从舟山俗语“带鱼吃肚皮,闲话讲道理”就可知,带鱼早已渗入到日常生活中并凝成生活的智慧。带鱼肚皮这块肉最好吃,跟人之间讲道理这个美德相提并论,吃带鱼肚皮,口齿美滋滋;讲道理,心里美滋滋,一句话,带鱼是冬季最受岛城民众欢迎的鱼货。

  舟山带鱼品类分好几种,有海钓带鱼、拖网带鱼、雷达网小眼睛带鱼。尤其“雷达网小眼睛带鱼”,最受市民热捧。我总觉得这“雷达网小眼睛带鱼”貌似近些年才出现的说法。土生土长的我,父亲还是老渔民,初次听到这种叫法时,着实懵了,不知道这种叫法的渊源,因为小时候没有从父辈那里听说过。向周边的朋友打听,才知道:渔民在渔船上将渔网布好之后,渔船就开始像雷达那样做旋转运动,叫做雷达网捕鱼法,用这种方法捕捉上来的带鱼就称为雷达网带鱼。这种捕鱼方式,应该存在很久了吧,可能我父亲那一辈的渔民那时不知道雷达的旋转运动,新一代的渔民文化程度高,给这种捕鱼方式取的名称更生动形象。但小时候吃的带鱼,那是真的好吃,比那“雷达网小眼睛带鱼”还要好吃N倍。

  岁月倒退四五十年,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水煮的带鱼上面会有一层厚厚的银白油脂,霜白带鱼的叫法就是这样来的。现在的孩子喜欢吃奶酪之类的食物,那时的我也是小屁孩一个,喜欢吃那层厚厚的银白油脂。它入口就化,滑溜溜的,松软绵长,一股无法用言语表述的好吃味儿在口舌间打着转儿。煮熟后“打冻”的银白油脂也足足有好几寸厚(“打冻”,舟山方言,意思是煮熟的带鱼汤水凝结,如果冻一般)。哇,记忆中那银白的“带鱼冻”如霜一样白,让舌头上的味蕾瞬间盛开,鲜美一冬。

  渔船拢洋了,我在码头上“头瞭瞭”(舟山方言,即非常渴望)等着父亲返航,我知道父亲一定会捧着一大盆装着烧熟的“打冻”的带鱼回家。这时候,父亲的脸也是一年中最圆润的。整个带鱼汛,船上的渔民都是以带鱼为主肴,这样,一个带鱼汛期下来,渔民们都长胖长圆了,可见这带鱼滋养身体的力道,也印证舟山老话“冬至带鱼赛人参”。越是临近冬至,带鱼越肥美无比。我曾问过父亲,船上如何煮带鱼?父亲回答:船上煮带鱼,只是一瓢水,一撮盐而已。但就是如此简朴原生态的烧法,煮出来的却是人间极致的美味,原因应该很简单,那可是刚捕捞上来最新鲜的带鱼。等渔船拢洋时,运往码头的都是冰鲜带鱼。不过,这冰鲜带鱼也足够美味。

  与我同时代的70后渔家子弟,小时候都是吃带鱼长大的,带鱼的美味早已深入味蕾的记忆里。带鱼经过母亲的巧手烧煮,花样不断。我最喜欢吃母亲煮的带鱼粥。母亲仔细地将带鱼去刺,然后慢火熬粥。黏稠的热粥,味儿鲜咸,海味十足,还油麻麻的,我呼啦啦将一碗带鱼粥喝下去,一下子就驱除了冬日的寒气。其次是母亲烧的带鱼萝卜羹,萝卜甜脆,带鱼鲜美,两者结合,绝配。银白的带鱼,雪白的萝卜,兑点勾芡,撒点小葱花,这道舟山人家家户户都爱吃的家常菜,绝对是饭桌上颜值一流,口味诱人的佳肴。我一口热乎乎的米饭入嘴,一大勺带鱼萝卜羹紧随其后,吃得真叫过瘾。

  当然,带鱼的吃法还有很多种,如,带鱼裹上面粉后油炸,叫面拖带鱼;直接往带鱼身上撒把盐,腌制一段时间,上锅蒸的,叫抱盐带鱼;还有鼎鼎大名的风带鱼等。我的老父亲制作风带鱼的手艺很好。当透骨新鲜的带鱼在父亲娴熟的刀法运转中去除内脏,浸泡完盐水后,被一条条地拎起,挂在西风呼呼响的屋外。冬日的晴天,天空蓝得没有一丝杂质,银白的带鱼一条一条在蓝天下,在西风里,晃啊晃,恍如无数条鱼在蓝天之下荡秋千一般,那场景在我眼里美爆了,银白与纯蓝的搭配,让世界变得很纯美,以至于在好长一段的年轻时光里,我喜欢将银白与天空蓝作为我的着装配色,恍然间,自己如蓝天下晃啊晃的银带鱼,很仙很纯又很婀娜还很海派。这种唯美与浪漫的审美,估计是家乡的风带鱼留给我的最初的美学启迪。

  飘在空中的风带鱼,是家乡特有的冬日风景线,端上饭桌的风带鱼,则是一道美名远扬的地方美食。舟山人过年饭桌上必定会出现四道名菜:风鳗、吊带、鳓鱼、呛蟹。这“吊带”,就是舟山风带鱼。被西风吹干的带鱼,吃在嘴里,鱼肉如丝般柔滑,又有点韧结结,满口鲜咸,仿佛略有点甜味,总之,用舟山方言说,可以“淡口吃”,就是直接当小零嘴。我很喜欢“淡口吃”,吃得满嘴都是鱼腥味,非常过瘾。若人家笑话我,我还大言不惭地狡辩:“我这满口都是海的味道,大海就在我的嘴里。”家人哈哈大笑,我的老父亲更是宠溺无比地说:“阿囡喜欢吃,阿爹专门给你做,想吃就吃。” 然后,他还很自豪,“阿拉舟山带鱼就是好吃,这一百海里以内的带鱼,味道都好。二百海里的带鱼,就不好吃了。” 身为老渔民的父亲, 他说的一百海里,指的是舟山群岛渔场的海域,而二百海里指的是公海一带,来自公海区域的带鱼,就是我们舟山人口中常说的外洋带鱼。

  “老爸,现在最好吃的是雷达网带鱼。”

  “哎呦,那种眼睛小,眼珠黑,银色的体表有点半透明的带鱼,是浪岗、海礁一带的带鱼,以前我们就在那里捕带鱼。‘带鱼两头尖,生在海礁边;要想吃带鱼,还在浪岗面。’这话,你听说过口伐?”见我一脸无知,老父亲又说了一句,“海礁、浪岗挑担,带鱼会抲交关。”

  实话实说,我一直吃着美味的舟山带鱼,其实不知道这舟山带鱼的产地在哪里。听老父亲这么一说,才知道“浪岗面”曾经就是带鱼旺发的海域,那是老父亲年轻时风里来浪里去养家糊口的劳动场地。

  望着年迈的老父亲,想想父亲在海里捕鱼大半辈子,却在上个世纪末,因渔业资源衰退,不得不上岸另谋生路,感慨万分。阿拉舟山带鱼,这公认的全世界最好吃的带鱼,早已美名远扬海内外,但愿这条舟山标志性的鱼——舟山带鱼,还能回到从前,一如从前旺发。

  此刻,家乡的西风又是“辣辣响”,鲜美一冬唯舟山带鱼,这条银光闪闪的带鱼一定会与海天相伴,亘古长存,且世世代代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