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忆往事
一颗黎子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23日 第 02 版 )
□一颗黎子
前几日,在短视频网站上偶然看到温州顺溪特产——黄年糕,一时间,勾起了我一段大学时候的回忆。
时间一晃近20年了,当时我读的是美术专业,艺术生日常的花销比普通高校生要多不少。刨去每月买各种画材,剩下的生活费少得可怜。那时父母正面临双下岗,给人打着临时工,每月却要把一个人的工资打给我。很多时候,我不敢向家里要钱,常常靠吃泡面度日。
好在我们宿舍附近,有一片未开发的空地,大小石块胡乱堆叠,黄土马路尘土飞扬,饶是这般光景,还硬是被商户用塑料布隔出了一间间小摊。吃食、生活用品、二手书籍、外贸服装、自行车……卖什么的都有。
我和同屋两位室友经常光顾一家中年夫妻开的砂锅摊。老板瘦瘦小小,略显腼腆,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老板娘矮矮胖胖,风风火火,忙前忙后,干活十分利索。我们为了省钱,基本上就点一份两块五毛的素砂锅和三碗白米饭。偶尔稍有富余,就加两根油炸的鸡脖子,三人分着吃,算是沾了个荤腥。老板夫妇从没有因为我们点便宜菜而嫌弃,总是笑脸相迎,而且常给我们多加些菜和油豆腐,空闲时也来和我们拉拉家常。
日子虽然清苦平淡,但小小的砂锅摊给了我们些许寄托。下了课,就知道要到那儿吃饭,从经常去,变成了日日去、顿顿去。渐渐地,竟生出了那么点回家的感觉。
临近年末的一天傍晚,我们照常去摊上,依照惯例,点的还是素砂锅和三碗米饭,可那天老板送了我们一盘他们家乡特产——黄年糕,说让我们尝尝鲜。可能是年糕散发的香甜气味勾起了我胃里的馋虫,或许是那淡淡的黄色特别温柔,总之我吃得很香。至今还能回忆起黄年糕入口时的软糯,咀嚼时又带了点米的糙感,却不粘牙。筋道的米香滋味在口中散发开来,连带着桂花和芝麻的香气,久久不散。
老板娘忙完了,在一旁坐下,看着我们吃。随后告知我们,那片地可能要盖楼了,今天是他们最后一天营业。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吃饭……说着说着,大家有些沉默,大概是吃了他们家这么久的饭,有了些感情吧,气氛伤感起来。我的两个室友已有些哽咽,而我使劲嚼着嘴里的黄年糕,想要牢牢记住这个味道……
这时突然起了风,一时间棚子外飞沙走石,老板回头手忙脚乱地扯下半片塑料布挡风,老板娘站起身急忙拉上装卤味的柜门,我们三人也伸手遮挡桌上的饭菜。塑料棚被风刮得猎猎作响,头顶的橘色小灯使劲摇晃着,锅里烧开的水升腾起氤氲的雾气,包裹住了棚内的暖意融融,也包裹住了我们心里的淡淡愁绪。一阵忙乱间,短暂的尴尬被化解,老板娘又开始抱怨起天气,如往常般招呼着我们吃饭。仿佛之前的声声叮咛并不存在,我们也只是吃了一顿最最平常的晚饭……
新学期开学不久,那片地就变成了平整的新马路,再也看不到任何塑料棚和烟火气。那些生活的气息,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化作了流年里消逝的痕迹。包括老板夫妇的面貌,和我想牢牢记住的那盘黄年糕的滋味,最后都沉淀在岁月的细沙里,溜走了大半。只有彼时温馨的画面定格在了那个寒冷的傍晚,一如时间恩赐给我们的独特记忆。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最终都会成为离别,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都敌不过时间的流逝。唯有感谢,那些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们,为我串联起温暖的小灯,伴我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