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一个男人的康复之路

蒲斌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10日 第 05 版 )

  □蒲斌军

  海边,潮湿的海风与咸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一条仅够两辆电动车擦肩而过的狭窄过道,蜿蜒向前,通向船工们的休憩之所。经过制冰厂冰冷的铁架,便是一排简易的出租屋。出租屋前,男人紧握着吊环,腿部绷得笔直,全力伸展着脖颈,脸色因用力而涨得通红,嘴里喘着粗重的气息,像一台老旧的引擎一样发出“扑嗞扑嗞”的声音。身体每次荡起,他仿佛都在与自己的极限挑战,稍作休息,然后又一次次地超越。

  他别扭而又坚决的模样,不禁让我想起了在泥滩上蹦跶的跳跳鱼。“师傅,您能荡几个?”我好奇地上前问道。而我的提问似乎给他注入了新的力量,男人更加起劲地荡了几下。

  出租屋门轻轻开启,一位妇人探出头来,“老头子中过风,不能荡太久。”随即又换成温柔的鼓励,“小心点,慢慢来。”

  男人并不理会,当着我和女人的面,死命握紧吊环,双脚沿墙体向上,表演了一个漂亮的倒空翻。他练得差不多了,便下来和我说话。男人姓梁,安徽阜阳人,今年63岁。“我之前在船厂打工,身体棒得很。平常也喝点酒,六年前的某天,我猜可能是干活累了,身体透支了,自己并不知晓。那晚和老乡贪酒豪饮,结果头一歪,晕死过去。众人将我送到医院,一查是脑溢血,入院三个月才捡了一条命……”

  “师傅,那你现在怎么恢复得这般好,有什么窍门吗?”

  “中风的人最怕失去信心,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此终结,但我不是这样想的。”男人的眼神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出院后,等身子有点恢复,我就开始计划康复训练。每天四点起来,先是走路,开始时扶着护栏,走了几十米就气喘。慢慢地,不再依靠护栏,能走出几百米了。再后来,一个人晃晃悠悠沿海边能坚持走个一公里。现在,每天花四五个钟头走路。这还不够,我还在出租屋门口挂了双吊环,每天坚持拉伸。就是要避免肌肉僵硬萎缩。”

  听着他的讲述,我想起母亲的遭遇。

  去年下半年,母亲不幸中风,病床上的她面容苍白,双目紧闭,仿佛一切生机都已悄然离去。也许是医院太过沉闷的环境,也许是对老家事物的牵挂,没过两周母亲就吵吵嚷嚷要落地行走。那天上午,母亲尝试着坐起来。家人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鼓励她迈开步子。终于在我们的搀扶下,她颤抖着双腿,缓缓地站了起来。从床头到门口,尽管那只是短短十米的距离,但对于母亲来说,却是一次生命的跨越。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情感——亲情、坚持与希望。

  我正陷入回忆里,男人已拉过一旁的小三轮车。“你信不信,我还会骑三轮呢。”没等我回过神,他早已上了车座,扶正车把手,双脚一蹬,在狭小的过道上不紧不慢稳稳当当地骑上了,回头还向我挥挥手——我禁不住为他鼓掌!

  在三轮车上,他高兴起来,“你不知道吧,我年轻时摆过地摊,卖过皮鞋,会吆喝记性特好,你听听。”

  “亲爱的顾客朋友们你们好,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牦牛皮鞋货真价实,假一罚百,走过路过机会不要错过。错过这个好机会,价格就要翻一倍……”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他走南闯北为生活奔波忙碌的场景,那个在生活的大潮中勇敢拼搏的汉子。

  当我问起现在的生活,他说生活都能自理,孩子们也成家立业,自己又有老保,不需要担心什么,就是一心一意康复行了。还有,舟山海边的新鲜空气也助于康复,他补充道。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海明威也曾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康复之路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了挑战。但只要心中有光,脚下有路,身边有爱,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梁师傅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传奇,它激励着我们热爱生活,勇敢面对每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