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海上“大综合一体化”执法、公司制日常管理

两条“防线”守护海钓艇航行安全

陈逸麟 蒋柯烨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28日 第 01 版 )

  □记者 陈逸麟 通讯员 蒋柯烨

  在港口,动动手指就能办理海钓艇进出港手续;在海上,“大综合一体化”执法队伍时刻保障航行安全。严格管理的同时,海钓艇船主还能享受年检、故障救援等服务……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海钓艇管理体系改革,普陀区在全国首创海钓艇日常管理公司制与海上“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相结合的全新管理模式,两道“防线”互相配合,守护海钓艇出航安全。

  【改革故事】

  近日,普海休6076船长周小军打开手机“浙里钓”APP,填写好出港信息,信息审批很快获得通过。与此同时,他的手机上也收到了今日天气、海况的最新信息。

  “现在通过手机就能完成进出报备,非常方便。开船出海钓鱼,比以前规范多了,安全也更有保障了。”周小军解缆起航,驶向钓场。

  海钓运动,被称为“海上高尔夫”。目前,全市共有纳管海钓艇677艘,其中普陀区占525艘。数量庞大且分散的海钓艇管辖主体繁多,管理难度大,曾是困扰海钓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之一。

  金鳌船艇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于去年6月成立,受普陀区政府部门委托,对该区海钓船艇进行日常管理。

  “我们自主开发的‘浙里钓’系统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区所有海钓艇,对海钓艇出航进行数字化管理和服务。”金鳌船艇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福舟说。

  每艘海钓艇出航前,需要根据规定完成进出港报备,遵守进出港时间。同时,“浙里钓”系统会向备案的船长们实时提供安全警示、实时天气海况等信息,共同为船艇航行保驾护航。

  金鳌公司巡查人员还会常态化进行船艇巡检,及时发现违规问题并督促船长整改,部分涉及违法的行为将上报执法部门立案查处。

  据严福舟介绍,公司每年还会为纳管海钓艇提供年检等增值服务,当海钓艇在海上发生故障险情时,纳管船舶的互助救援体系将第一时间为船长们提供援助。

  今年6月21日,普海休2386船在海上发生故障,船艇随波逐流,越漂越远。金鳌公司值班人员发现后,立即联系了正在附近的普海休1393船船长柴海明前往救援,最终顺利拖带船只到安全地带。

  “以前出海,如果旁边没有认识的船长,一旦出现故障就叫天天不应了,我觉得现在这种互助救援的模式非常好。我们接到电话后,肯定也会第一时间过去救人。”柴海明说,今年以来,金鳌公司已协调船长完成20余起互助救援。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在公司日常管理的基础上,严格的海上执法体系进一步保障规范了海钓生产秩序。

  8月31日上午,中国渔政33113船缓缓驶离普陀区沈家门渔港,前往东极镇附近海域开展海钓小型船艇集中巡检,船上载着由普陀区海洋经济发展局、海事、交通、公安、船艇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

  “海钓艇违法行为的管理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开展联合执法能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一网打尽’,做到严查快处。”普陀区海洋行政执法中队指导员徐雪军说,这样的联合执法行动,在海岛旅游旺季——5月1日到10月7日的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会开展。

  今年以来,普陀区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监管一件事”多场景执法实践,成立海上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小组,全面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今年截至上月底,普陀区已累计开展联合检查超1800艘次,立案查处近50起,取消纳管资格20余艘;全年相关投诉举报及时处置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达100%。

  “从近一年的改革实践成果来看,公司制的日常管理更加灵活,‘大综合一体化’的执法体系效率更高,两者互补,能起到‘1+1>2’的效果。”普陀区海洋经济发展局安全科科长穆黎敏说,“接下来,我们还在考虑进一步打造海钓艇锚泊、加油母港,建设海钓艇集中维保点,推动海钓艇管理更加规范化。”

  【改革实效】

  公司制日常管理与海上“大综合一体化”执法互相配合,方便了海钓艇船主日常出海,也牢牢守住了海上安全底线。目前,普陀全区海钓艇均已纳管。过去一年内,公司制日常管理共发现各类违规行为200余起,全部在第一时间完成整改。

  普陀区还在实践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海钓休闲船艇规范化管理办法》,综合集成6大领域30条事项,梳理形成“监管一件事”事项清单,建立完善海钓休闲船艇“纳管申请、资格核验、核发证明、自愿承诺”4个流程体系,实现船艇“准入、检验、更新、报废”全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