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低”蜕变为“精特美”

今年全市培育92家阳光食品作坊

虞仁珂 詹琼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28日 第 01 版 )

  □记者 虞仁珂 通讯员 詹琼

  本报讯  “如果不是市场监管部门的悉心指导,我们这个店也不可能这么快走上正轨,自己看着也清爽、放心。”近日,舟山市新城渔人甲水产品经营部在新城注册成立,经营者於吉表示,市场监管部门“保姆式”的服务,不但让他们没踩返工的“坑”,而且经营也更加规范。

  记者走进该经营部,工人们正在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有序地制作各种舟山特色水产品。墙上的监控设备记录着车间的生产情况,只需扫一扫“浙食链”主体码,就可实时查看生产车间的场景。

  今年以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以省民生实事项目阳光食品作坊建设为契机,聚焦舌尖“小切口”,积极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阳光食品作坊“新名片”。“今年我们将92家食品作坊作为阳光食品作坊建设培育名单,因地制宜落实‘一坊一策’。”该局食品生产(流通)安全监督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不同食品类型和工艺流程的作坊,在新开或改造前多次分时段分区块进行现场指导,积极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同时制定个性化指导作业书,形成“一行一策”改造指南。

  截至目前,92家阳光食品作坊的200余个监控设备全部成功接入“浙食链”系统,累计录入信息46519批次,其中生产成品出货25545条订单,打造“来源可溯、过程可控、问题可查、去向可追”的作坊食品全闭环管理体系。

  “我们还引导经营者探索‘文旅+小作坊’融合发展,结合共富食品作坊、文旅食品作坊等特色作坊建设,打造现场加工参观和休闲购物等一体化场景,并通过伴手礼等形式提高食品作坊的知名度。”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