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长”相伴老有所“护” 护理人才守护“夕阳红”
牟澜 沈行春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15日 第 06 版 )
□记者 牟澜 通讯员 沈行春
今年起,我市每天有200多名“长护险”护理员奔波在海岛之间,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这不仅是一个新工种,也是一支点亮康养未来的新生力量。
家住定海区的81岁老人孔奶奶,是今年我市长护险的首批受益者。老人患病的一只手长期紧缩握拳,护理员汪佳莹首次上门时,先陪伴聊天和转移注意力,再帮孔奶奶修剪指甲拉近距离,最后对老人患病的手关节灵活度进行康复训练。在小汪的耐心引导下,孔奶奶的手指逐渐可以伸张。
长护险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服务供给需要依托于特定的人力资源,而护理员就是其中尤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长护健康实行“引”“用”“留”“任”等机制,引来青年人才活水,进一步扩大上门养老的专业人才队伍,涌现了一批年轻的护理员,为康养行业注入活力。
锦旗虽轻,情义却重。自舟山开展长护险以来,护理员黄大姐已收到多位失能人员家属送的锦旗。黄大姐说,在她最初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要求: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待失能人员要有耐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把失能人员的需求放在第一。目前,这位支援舟山长护的衢州大姐已明确表态,将稳居舟山做好护理工作,把温暖和便利带给失能家庭。
持有本科学历的90后男护理员钱科瑜,是浙江长护健康养老有限公司舟山分公司团队的首批护理员之一。在我市长护险政策落地并开展服务的三个月以来,他已经收到2面锦旗。其服务对象王奶奶的家属说:“每次小钱上门服务,又耐心又细心。他跟老太太聊天也不烦躁,老太太听不清他就回答好几遍,还经常教我们一些简单的康复技巧和中医养生的知识,小伙子又年轻又有文化,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目前,全市像汪佳莹、钱科瑜、黄大姐这样的持证上门护理员有221人,定点护理机构43家,且已有多名年轻大学生加入护理行业。2024年2月初,国家发布了长期照护师的国家职业标准,舟山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养,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员从事长期照护工作。今年8月,市本级及定海区域已有8名长护中心的专职工作人员通过中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考试,目前长护中心养老护理员储备进度良好。2024年2月23日,我市出台《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实施方案》,建立护理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壮大护理职业队伍,计划到2025年,全市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人数达到25人。
“要做好配套政策保障,打通养老护理职业发展通道,分类培养人才,构建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切实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社会地位和薪酬水平,提升职业认同感。”舟山长护险经办机构人保财险分管负责人李志成坦言,高效推进长护险,共同撑起失能老人的安稳晚年,这不仅是“小家”的期盼,更是“大家”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