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船舶修造业 进入良性循环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11日 第 05 版 )
海客谈丨月湖
舟山船舶修造正呈现“修造两旺”的良好态势,今年前8个月全市规上船舶工业实现产值278.1亿元,同比增长26.20%,占全省70%以上。造船完工232万载重吨,新接687万载重吨,手持1254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73.3%、51.7%、61.7%;修船2902艘,同比增长9.9%,占全国35%以上,约占全球20%,持续巩固了国际最大船舶修理改装基地地位(据《舟山日报》9月21日报道)。舟山船舶修造业进入质量与订单相互成就、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前景值得期待。
全世界的大船,5艘之中有1艘要到舟山来修,这并非偶然现象,而是高质量生成的强大引力所致。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上半年负责安装的大型矿砂船“山茶之梦”,是国内首例采用水平方式实施35米高折叠式船用转子帆安装的项目,也是全球海岬型散装货船首次采用此类绿色技术,为船舶节能减排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也正因该企业诸多“双高”“绿色”项目,赢得订单接踵而至。截至目前,今年该企业已交付11艘新造船,同比增长超500%,意向订单排到了2029年。
高光时刻的精彩,往往来自于爬坡过坎的努力。在前些年全球航运市场低迷,修造船惨淡经营之时,定力不足、实力欠缺的企业很容易滑入越做越弱的恶性循环,有的甚至因此破产倒闭。好在,有航运就必定会有修造船。只要不懈追求高质量发展,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市出台政策大力推动船舶修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诸多规上企业积极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终于将绿色修造船的技术优势转化成了市场优势。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凡从困境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多半是一直保持信心和定力的,并且善于通过提升软硬实力使自己及早进入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今年上半年,全球航运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我市船舶修造行业一鸣惊人实属顺理成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球经济形势波谲云诡,舟山要持续巩固国际最大船舶修理改装基地地位,并争取船舶与海工产业产值在2027年突破600亿元大关,就必须不断夯实绿色根基、不断突破关键技术,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紧盯国际市场的同时,还应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尤其要牢牢把握江海联运的蓬勃发展态势,及时跟进高质量修造船业务,既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优质运力保障,也为舟山船舶修造业赢得新增长点。
技术迭代升级,订单源源不断,舟山船舶修造业渐入佳境。这个时候,或许更需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将高质量发展进行到底,才能确保良性循环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