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志愿服务现状和发展研究

——以普陀区网络义工协会海岛帮扶为例

周小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19日 第 03 版 )

  □周小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舟山市的《舟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更加注重偏远海岛、渔农村、困难群众共同富裕路径实现。破解交通不便、公共设施共享性差等难题,为偏远海岛老年人提供服务已经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通过对普陀网络义工协会近年来开展的海岛志愿帮扶进行调研分析,探讨海岛志愿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采访的方式进行,选择湖泥岛、柴山岛、葫芦岛、桃花岛对峙村等普陀区面积较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口规模相对较小、人口结构严重老龄化的岛屿、农村等。调研对象一是70周岁以上在海岛独自生活的老年人;二是以普陀网络义工协会为代表的志愿者群体,除了常年参与开展海岛志愿服务帮扶的志愿者外,还有设立海岛公益创投项目的相关部门等。

  一、海岛志愿服务发展现状

  1.海岛老龄化严重,海岛老人不少需求难以满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舟山偏远海岛的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截至2023年,普陀区60周岁以上的海岛常住老人29578人,其中空巢独居老人2591人,一些悬水小岛,如白沙、柴山岛常住居民中老年人占比超过80%,有些甚至高达100%,平均年龄都在70周岁以上。海岛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享性差等原因,海岛老人不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尤其是陪伴、文化娱乐、健康保健护理等。

  2.打造海岛志愿服务品牌

  近年来,舟山市以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建设“志愿者之城”为抓手,聚焦偏远海岛留守老人弱势群体,把志愿服务从城区延伸到偏远海岛,精准开展流动服务,满足小岛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共享“一个也不能少”。我市相关部门依托相关志愿服务组织,打造了一批作用发挥明显、社会反响较好的志愿服务品牌。舟山市网络义工协会依托海岛幸福驿家打造的小岛快递“益”起来志愿服务品牌,为湖泥岛、壁下岛、长白岛等10个偏远海岛组建10支海岛志愿服务队,由志愿者直接将快递送上门,且承诺在3个小时内投递完成;普陀区更是首创实施“共富方舟·惠民行动”,每月至少2次以“方舟”巡回航行形式,为海岛群众送去医疗、文艺、法治等优质志愿服务项目,切实提高海岛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陀区网络义工协会始建于2006年12月,是一个由网友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的民间爱心团体,目前拥有8个微信群、16个QQ群,2000多名固定成员。近年来,该协会特别到偏远海岛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敬老服务志愿活动,为小岛老年人理发、维修小电器维修等。    

  二、存在的问题

  1.海岛特殊性,造成海岛志愿的延时性

  舟山岛际交通主要依靠班船,受制于天气、班次等因素,志愿服务有时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相比柴山岛、湖泥岛等悬水小岛老人居住比较集中,桃花、登步、虾峙等岛,老人分布相对分散,志愿服务上岛时间有限,服务内容难以全覆盖。另外,服务人员大多是一些已退休或有空闲时间的志愿人员,对海岛老人需求较迫切的文艺演出、健康保健等方面难以提供精准服务。

  2.海岛老人志愿服务项目持续性不强

  根据对近年来“舟山市网络义工协会”等组织开展的海岛志愿服务项目分析,海岛老人志愿服务项目的持续性不强,可能源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公益创投项目不够丰富。目前,普陀区主要依托海岛幸福驿家项目为主要抓手,设置“海的女儿”等9个养老公益创投项目,但专门针对海岛老人志愿服务项目设立的公益创投较少,而且开展服务的偏远海岛数量有限,难以实现全覆盖。

  二是时间持续性不强。大多数志愿服务组织往往每年在学雷锋日、公民道德日、国际志愿者日和一些传统节日期间安排服务活动,日常性、规律性、长期性的海岛服务相对缺乏。   

  三是各部门形成合力不强。目前,我市不少部门旗下都有志愿服务团队,存在缺乏统筹安排,难以形成合力,造成志愿服务各自为政,内容同质单一的现象。

  3.海岛志愿服务项目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

  虽然志愿服务倡导自愿与奉献精神,但还是需要设置一套规范有效的激励制度保持志愿者队伍可持续发展。以普陀网络义工协会为例,志愿者身份、职业、特长、文化程度各不相同,参与时间及付出精力也各不相同,“一刀切”的激励政策,忽略了志愿者差别化、个性化的需求,不利于调动广大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1.提高海岛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视度和关注度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让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舟山海岛基础薄弱,要加大志愿服务的支持和倾斜。首先固定相关部门作为志愿组织的管理部门,增加服务项目的统筹能力,并增加海岛志愿服务的专项资金,给予海岛志愿服务在交通、食宿等方面的更多便利。其次要拓展、丰富、延伸公益创投项目类型,可以依托目前打造“海上文明实践号”“共富方舟·惠民行动”等政府品牌,创新、丰富、完善更多公益创投项目,吸引更多志愿服务组织加入,尽力实现偏远海岛志愿服务全覆盖。第三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开展业务指导。相关部门要提高能力,拓展渠道、整合资源,安排固定场地、专业指导人员,对我市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不定期的指导、培训,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2.提升海岛志愿服务组织的综合素质

  志愿服务参与门槛较低,人人都可以参与,但有些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志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时甚至会给受助对象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应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一要结合海岛老人的主要需求,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海岛服务内容。例如普陀区网络义工协会海岛帮扶项目以理发、磨刀等简单志愿服务为主,但海岛老人需求急需小家电修理、血压测量等日常服务,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定期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让志愿者学习实用技能,或者根据时间、内容安排组织不同的人员上岛服务。二要配备专业化的服务设备,可根据海岛老人日常需求由志愿组织协调部门等建立海岛志愿服务设备库,相关志愿组织在开展海岛志愿服务时通过借用、租借等形式,进一步降低志愿组织服务成本,为海岛老人提供更多专业服务。三要加大志愿组织品牌培育力度,通过师徒传帮带、志愿资源对接等形式,引导更多民间志愿组织打造舟山海岛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提升舟山海岛志愿服务品牌知名度。

  3.完善激励机制引导社会共同参与

  一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特别是对长期参与海岛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应当在志愿服务分数时长、求职、晋升等激励上适当倾斜。二要建立志愿者利益保障机制,对开展海岛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全程强制保险,针对海岛志愿服务存在的食宿、交通等费用较高问题,建立固定小岛定点食宿场地或制度,切实解决志愿服务组织及志愿者的后顾之忧。三要继续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可以将部分志愿组织负责人破格纳入舟山基础人才库等,把提供志愿服务与优先享受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在志愿者自身需要社会提供帮助时可以优先得到志愿服务,从而使志愿者服务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海岛志愿志愿者队伍中来。

  作者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