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公安深化海洋生态警务 绘就千岛平安画卷

张译匀 赵志亮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22日 第 04 版 )

  嵊泗枸杞派出所民警开展海上巡逻检查

  □张译匀/文 赵志亮/摄

  蓝天、碧海、绿岛、金沙……交织绘就了我市怡人的千岛之城美丽风光。位于定海区的五峙山列岛是浙江唯一的省级海洋鸟类自然保护区,也是被誉为“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主要繁殖地之一。在定海公安分局生态联勤警务站的守护下,今年五峙山列岛上一共飞来了56只中华凤头燕鸥,成功孵化9只雏鸟。

  近年来,我市公安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融入绿色发展大局,坚持以防为主、以打为要、以治为基,完善“岸海一体、以岸控海”模式,强力推进海洋生态警务建设,全力护航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构建多元治理体系

  蓝海牧场,贻贝透鲜。嵊泗枸杞岛海域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共有渔船民及养殖户800余人。为实现海洋生态保护、涉海违法犯罪打击,今年初,嵊泗警方在此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海洋生态联勤警务室。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已在生态资源丰富、生态要素复杂、生态问题突出等区域,建成8个海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此外,公安机关还迭代生态行刑共治中心,推动资源规划、生态环境、海洋经济等部门常态入驻,全面提升生态综合治理能力。

  “我们的海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采用‘1+X’的模式,1就是公安机关,X代表着各联勤单位。在整个整体框架下,实现数据流通、业务联通、部门互通、工作协同。”市公安局食药环犯罪侦查支队民警王伟庭介绍。

  3月18日,舟山市公安局和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全省首家海洋生物毒素实验室,标志着全市海洋生态警务应用研究又新增一大利器。近年来,我市公安强化与科研单位、海洋高校的合作,针对当前生态警务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生态领域新业态、新动向,强力破解提升,努力打造全省领先的海洋生态警务研学平台。

  深化智慧赋能建设

  海洋海岛生态守护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综合治理?对此,我市公安迭代升级“智治海安”平台,系统集成“智航远洋”“海上牧场”等模型,构建涉海生态领域问题监测网,实现风险敏锐感知、处置快速响应。

  警用无人机缓缓起飞,向着植被密布的山林方向飞去。民警辅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中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这样的一幕,经常发生在普陀公安分局桃花派出所内。桃花岛系国家4A级旅游景区,岛内原生植物覆盖率在75%以上,树木品类多达356种,其中不乏普陀樟、全绿叶冬青等珍稀树种。今年以来,普陀警方通过无人机巡航,已制止野外违规使用明火10余起,发现查处涉嫌破坏生态违法行为7起。

  今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针对海域广、岛礁多、岸线长等实际,不断研发生态警务“无人机管控系统”,建强“鱼鹰无人机战队”,升级海陆一体“空地联巡”模式,健全多元合成作战机制,实现无人机对重点海岛海礁、海洋污染等全方位巡控,实现精准预警、高效指挥、快速处置。

  建强生态义警队伍

  7月底,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派出所接到生态义警孙老板的求助,称在院子里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麂需要救治。接警后,生态民警王庭杰迅速联系普陀山园林处工作人员赶往现场。鉴于小家伙受伤后不能在野外独立生存,于是民警将它带至园林处接受进一步救护。而日常,他也会和同事同普陀山林场巡林员一起生态巡逻:检查古树有无病虫害、清理杂草、向游客科普……

  普陀山森林总面积达912.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5.28%,古树名木有1300余株,还有以普陀鹅耳枥、中华穿山甲为代表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18种,生物多样性丰富。近年来,普陀山公安分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保卫生态安全职能作用,推动建立景区生态警务新模式,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阿哥,这次带回来的这么多海洋垃圾,辛苦啦……”“陈老大,记得及时去小蓝之家换取新电池。”前来日常巡查的生态警长吴康辉以及回收海洋垃圾的“蓝海卫士”义警对浙岱渔10066船长陈老大说道。在岱山县长涂镇东海渔业合作社码头,经常能看到回港的渔船民整理船上的生产生活垃圾和作业时捞起的海洋垃圾。

  在渔港码头、生态公园,总有“山海守护人”生态义警队伍的身影。近年来,我市公安因地制宜,分类组建东海柯渔员、岸线守望员、小岛瞭望员、绿色巡护员、景区联防员、清洁观察员等力量,明确职责任务、层级管理、运行机制,建强“山海守护人”治理平台,实现任务线上发起、工作线上可见,打造生态义警群防群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