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家乡的梭子蟹
朱清植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20日 第 05 版 )
记者 张磊 摄
□朱清植
八月伊始,大街小巷一筐一筐的螃蟹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家乡海鲜自是繁多,最出名的莫过于大黄鱼和梭子蟹了。如今野生大黄鱼价格昂贵,能品一口就算是极幸运的。至于梭子蟹那是另一种鲜美,征服了一个个来群岛旅游饕客的味蕾,久而久之梭子蟹成了群岛美食的代言词。
我去外地旅游,说起舟山,不少人总要想个半天在哪里,但一说起梭子蟹他们就恍然大悟了:“哦,哦,梭子蟹啊,我知道就是浙江普陀山那边嘛。”名气有了,假冒的也来了,江浙沪这一带倒还好,都是吃海鲜长大的,是不是舟山产的一吃便心里有数,饭店老板怕砸了招牌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拿出来。越往北走,老板欺负那边的人没吃过正宗舟山梭子蟹,便会挂着舟山产的招牌招揽生意,良心好的一半是舟山产的还有一半是其他地方产的,良心不好的则全是其他外地产的。我对于那些饭馆总忍不住要吐槽一番。
梭子蟹的吃法有很多,八月吃的多是无膏的梭子蟹。首推清吃,海鲜讲究个鲜字,刚靠岸的螃蟹最好。买过来之后,立刻拿回家冲洗,把蟹外表的盐分去掉,用剪刀把蟹钳上绑的橡皮筋去掉,再用剪刀去诱惑梭子蟹,当它夹上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刻放到锅里,当然不怕被咬的也可以徒手,至于那个痛楚自是酸爽无比。清吃有两种做法为烤蟹和蒸蟹,蒸蟹的做法不用多说,但蒸出来之后水分较多肉质没有烤的肉质紧致,作为本地土著多是不吃的。至于烤的那便是把壳的一面放在锅底,先大火待锅内溢出水分之后立刻拿起锅盖盖上,然后转小火慢炙,待水分消失,微焦的味道出现便可起锅,当然怕烧坏锅底的话也可以在螃蟹下面放几片菜叶或者葱段,对于我这老饕客来说只要好吃烧坏几个锅底又能算什么呢?烤出来的梭子蟹肉是一丝丝的,配上一盏酱油,那味道是极好的,至于蟹腿和蟹钳也是美味,把不能食用的尖端取下,从它最薄软的地方咬开,用尖端一点点挑出来,那滋味仿佛是在舌尖上跳一段高山流水般令人陶醉,当然这时要是能有一碗黄酒或者海鲜配,随喉入肚,能令人徒生“日啖梭子三两个,不辞长作舟山人”的冲动。
葱油蟹的味道也是可以的,那是将梭子蟹等分为四份或八份,带着泡发好的龙口粉丝一起上锅蒸煮,去掉多余的汤汁后放入葱油汁再用热油浇上上面放好的葱花、蒜泥、干辣椒等。我对于这种做法是一定要拿粉丝伴着汤汁吃的,干爽的粉丝配着鲜美的汤汁那味道也是一绝,我觉得葱油蟹是一定要放粉丝,那可是整道菜的灵魂,没了粉丝恰如烧烤店的茄子没了肉末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梭子蟹还有花菜羹、蟹炒年糕、生腌做蟹股的做法。
舟山还有道名菜叫做红膏呛蟹,天气转冷,梭子蟹开始生膏,用高浓度盐水泡一个晚上,捞出切开拌点舟山产裕大香醋。这种味道虽然鲜美,但对有些外地游客却不甚友好。我有几个同学是台州和金华那边的,他们自诩为省内人有个强大的海鲜胃,对于红膏呛蟹一吃就停不下来,一盆又一盆怎么劝也不听,第二天不出所料自然是把旅游景点改成了普陀人民医院。隔了几年再来,对于红膏呛蟹也只能咽着口水默不作声了。
清朝的大才子袁枚先生在他的《随园食单》里介绍了蟹的吃法。他说:“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同时他又介绍了蟹羹、炒蟹粉、剥壳蒸蟹的做法。关于这点袁大才子多半是因为时代的局限,交通的不便,吃的多是河蟹、江蟹,至于舟山梭子蟹是没有机会享享口福的,不然他也不会把蟹放到《水族无鳞单》里而非《海鲜单》里。倘若他有幸品尝了一口那岂不是要在《随园食单》里单篇写一章关于舟山梭子蟹的吃法,同时忍不住称赞一句:“嗟呼!舟山之梭子蟹,海中之羞珍天地之至宝也,食之流连而忘返,吾之所爱乎!”
海鲜要吃鲜的。好快递再快,到了目的地鲜味还是不可避免有所流失,热播剧《繁花》里的宝总便深谙此道。为了吃一口美味的炒河粉不坐豪华的包厢而守在逼仄的炉子旁边就为了那新鲜的第一口。既然如此为何不在螃蟹肥沃的季节里来群岛做个优雅的舟山版宝总,吃那第一口鲜,成为名副其实的饕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