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盘云龙
王磊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17日 第 02 版 )
记者 张磊 摄
□王磊斌
遥望海天东复东,黄龙出没雾云中。舟山群岛北段嵊泗县中部,有大小两座黄龙岛。大黄龙岛因山势雄伟,裸露的黄色山岩随处可见,远望似黄龙蟠海而得名。
沧海石岩是黄龙的天然造物。在沧海铺就的画卷上,有石山定海,有礁石立波。你在黄龙随意走一走,都能瞥见刀劈斧砍的礁岩云天肃穆。你见到的所有石语苍苍,都是自然与海铁划银钩沉淀而成,一年一年的风浪耳语,成就了黄龙石岛的风骨,而这份山石厚重也在经年风吹里烙印进黄龙人血液中,造就了黄龙人坚韧的脾性。
黄龙岛最厚重也最有意思的山石便是“大小元宝石”。两块奇石,位于黄龙东北角的峙岙,一面靠山,三面朝海,形若两锭神来的金银大元宝。“大元宝石”高5米,上部径长3米,正面朝西南,呈倾斜状座置斜坡秃岩上。“小元宝石”重约5吨,长4米,两头凸,中间凹,形似元宝,这枚站姿料峭的“元宝石”,仿佛一阵风起便可吹下山尖,但千百年来一直在风雨交叠中,兀自“单脚玩独立”,人推之能动而不滑,观者无不称奇。
“年久灵光通夜月,道深风雨变云龙。”在大元宝石上,刻有“东海云龙”四个大字。据考证,当是清朝苏松总兵徐传隆率领水师巡海至黄龙岛时,见“元宝”奇石,遂登山观之,感慨万千,即兴挥毫,书“东海云龙”四个大字。龙是水神,云是水气,龙吟则景云出,故《易·乾》中说云从龙也。我喜欢“云龙”二字,“龙”字契合岛名,而“云”字充满禅意。
东海腾云龙,云龙盘东海。徐传隆在黄龙岛上题刻下的这四个字,倒是与岛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十分契题。这是一个关于黄龙岛由来的传说:相传,东海龙王有两个十分淘气的孩子,总是喜欢私自结伴出游。有一次,他们又溜出龙宫外出游玩许久,气得龙王与他俩断绝了父子关系,还宣布不准他俩回龙宫。无家可归的他俩,四处寻求栖身之所,直到游得精疲力竭,便趴在东海一处洋面上,以此为居,龙背露出在洋面的部分,化作了两个岛,便是大黄龙岛和小黄龙岛。龙母念及自己的骨肉,常常派遣虾兵蟹将前往探望慰问。因此在大小黄龙岛的周边海洋中,鱼、虾、蟹等穿梭不绝,成了丰富的近洋水产渔场。
登临元宝山,可谓上接云天,下承山海,这里瀚海风清、农风渔雨,一边是岛屿山川的秀美,一边是大海环抱的壮阔,深深呼口气,能够感受到“呼吸宇宙,吐纳风云”的豪情。山是不动的山,岿然屹立;云是飘忽不定的云,起伏跌宕。动静轮转间,轻抚云龙石刻,远眺,是一片光秃秃的黄色山石,长长地延伸在大海之中,有惊涛拍岸,卷起白练层层。致虚极,定守笃,云与涛双重奔涌,此刻,当真是心底俱澄澈,肝胆皆冰雪。
黄龙岛其实是一个雾岛,虽质朴但也隐秘。尤其是清晨,那头的五龙乡晴光潋滟,一片清新,而隔海相望的黄龙岛却总是云遮雾绕,一派氤氲朦胧的景象,令人不经意间就想到李白“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名句。
东海盘云龙,渺渺海上游。大自然的魔法,让海雾变化莫测,聚散不定,时而像轻纱般缥缈,时而像云朵般浓密,时而游弋在岛的周围,又时而漫卷于岛的峰顶。随风起舞,不变的是,始终是云龙多姿的形状。直到强光乍破雾层,大海和天际之间那一抹渐变的橙黄,耀照云龙石刻,烟霞相伴,海山对语,绘就一幅大自然最为精致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