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余蔡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08日 第 03 版 )
□余蔡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布。《决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将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在“七个聚焦”的第二位,既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优势,也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价值指引与根本遵循。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古北市民中心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随后全过程民主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唯物史观的理论高度,提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最初的“全过程民主”相比,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强调了“人民”的参与和主导地位,揭示了中国式民主的本质特征,生动展现了我们党在具体实践中凝练理论经验的优秀品质。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矢志不渝地加强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把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被确定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将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之一,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要求。
一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所谓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主要由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即政体和基本政治制度构成,作为我国政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互适配,并且是一项保证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的根本制度安排。制度的基石来源于现实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依靠人民代表大会来落实,人大也是代表机关,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与真实性:从纵向上来看其分布于中央—省—市—县—乡等层级,从横向上其来自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和各领域,而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上看,人大代表都需密切联系群众,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群众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地将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凝为一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此外,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基本政治制度分别从新型政党关系、群众自治、民族关系方面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色以及超越西式民主制度的特殊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必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等。
二是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协商民主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民主理论方面最为重大的发展之一,中国的协商民主并不是舶来品,也不是对别国经验的照搬,归根究底还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有别于西方传统协商民主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式民主。协商民主理论的生命在于协商民主的实践,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形成了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等在内的七项制度化协商平台,丰富多样的协商渠道协同配合、有效互补,切实实现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最大限度上凝聚了全社会改革发展的智慧与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必须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丰富协商方式,健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
三是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的实践,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基层的特点要求基层民主的内容必须要同具体的社会问题和需求直接联系起来,一方面要将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地方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需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基层工作本质上是党的群众工作,不同于资产阶级虚伪、不真实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是实实在在、可视可感的,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着重强调开展基层工作必须要带着为民服务的情怀与担当,坚决不搞形式主义,不过分追求表面的华丽,力求在基层民主实践中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必须进一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确保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全领域、全过程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四是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战略和策略,作为不同阶级、政党、民族、团体和各方面社会成员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基于对新时代统一战线性质和特点的准确把握。新时代统一战线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且涉及群体分类之多元、关系之复杂,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多样性,要将这样一个群体团结凝聚起来,必须充分调动党政、群团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的资源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必须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举措,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延长包容性、多元性半径,用心用情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
作者单位:中共舟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