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以海洋新质生产力助推海洋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崔旺来 周露瑶 田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08日 第 03 版 )
□崔旺来 周露瑶 田鹏
海洋生产力依托海洋科技,正在逐步成为中国的新兴经济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海洋产业创新是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现形式,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海洋产业创新,提升海洋产业发展的质量,加快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的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是完善海洋强国战略、推动海洋产业现代化、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海洋产业链式布局、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产业提质增效,打造海洋产业发展“新高地”的重要路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将新质生产力概括为“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海洋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先进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山海协作释放“乘数效应”,有助于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效益,促进海洋产业的深度融合。海洋新质生产力,是海洋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也是实现海洋产业现代化的动力源。
一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延伸海洋产业链
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海洋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地方海洋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推动海洋产业链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推进海洋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通过引入海洋新质生产力,如智能海洋设备、深海技术、海洋5G等,提高海洋产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鼓励发展休闲渔业、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海上观光等,丰富海洋产业业态,深化山海协作,促进海洋产业多元化发展;三是鼓励海洋产业与文化、体育、旅游、大数据、跨境电商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延伸海洋产业链,形成全产业的竞争优势。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不仅能提高海洋产业整体效益,还能为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要推动海洋技术创新,提升品牌价值链
海洋技术创新是推动海洋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通过引入先进的海洋科技,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有效提升海洋产业品牌价值链。一是鼓励和支持海洋领域科研机构和涉海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带动涉海就业人员的科技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应用能力,帮助海洋劳动力掌握新技术,提高海洋产业生产效益;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追溯等手段,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海洋产业品牌,提升海洋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对海洋产业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提升海洋产业品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海洋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保护海洋产业品牌的合法权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通过推动海洋技术创新,提升品牌价值链,可以增强海洋产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三要加强海洋政策支持,优化智能供应链
科学合理的海洋政策是推动海洋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海洋政策,推动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供需对接、合理匹配,促进海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以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产业融合。一是优化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海洋技术创新、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材料和智慧海洋等领域的财政资金支持,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海洋科研机构和涉海企业的负担;二是加大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领域的信贷支持,为涉海企业和涉海就业人员提供低息贷款等金融服务,设立海洋产业担保基金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三是优化智能供应链建设,加强海洋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利用人机交互、物联网、反向定制、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海洋产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全程监控和管理,通过智能供应链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海洋产品的周转效率;四是建立健全海洋产业保险制度,推出多样化的海洋产业保险产品,满足企业或公众的不同需求,加大对海洋产业保险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企业和公众的参保意识和积极性。通过构建智能、高效、协同的海洋产业供应链体系,强化海洋政策支持和完善智能供应链建设,能够优化海洋产业生产和流通环境,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周转效率,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四要拓展海洋产业经营业态,完善共享利益链
海洋产业经营业态的多样化是海洋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赋能海洋产业经营主体更好发力供给端,精准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挥海洋产业供应链协同作用,促进各海洋产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是推动海洋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培育多元化的海洋产业经营业态,鼓励公民、涉海企业、各种涉海组织等多方参与海洋产业经营,形成多元化的海洋产业经营主体,支持各海洋产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合,提高整体竞争力;二是创新海洋产业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海洋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发中心等主体探索和创新海洋产业经营模式,如重点解决海洋领域科学、技术和人才三大“卡脖子”难题,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海洋产业利益相关者分配机制,制定合理的海洋产业品牌定价机制、利润分配机制等,激发各海洋产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各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公平合理;四是强化海洋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海洋新技术推广、海洋金融、海洋产业品牌营销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海洋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升海洋产业整体效益,为海洋产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通过丰富海洋产业经营业态和完善共享利益链,可以实现各海洋产业经营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海洋产业在全国产业版图中的位势和能级。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