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打造网红夜市还须避免雷同
一叶扁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02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 一叶扁舟
小干岛上夜市面已形成很久了,入夏以来“热度”更是与日俱增,乃至于“比超市还热闹”。有上了年纪的市民回忆,这等盛景,可媲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定海南珍夜市、沈家门新街夜市(据《舟山晚报》7月18日报道)。正在成为开发热土的小干岛,先以“夜市岛”走红,这一现象耐人寻味。
难能可贵的草根创造
近年来,各地都在想方设法繁荣夜经济、丰富夜生活。特别是淄博烧烤出圈以后,很多城市争相效仿,大有“满城尽是烧烤味”的态势。但令人失望的是,能够一直“火”下来的“烧烤一条街”,新鲜劲一过、优惠券一停,人们就不再热衷于撸串了。在一些城市,统一打造的烧烤摊就像核酸检测屋一样成了“遗迹”,看着令人唏嘘。
令人惊喜的是,未经精心培育的小干岛夜市不仅“活”了,而且“火”了,这不能不让人惊叹于草根创造的生命力。事实上,很多著名的市场都“出身”于草根。如今名声在外的沈家门海鲜夜排档,也是从自发的路边摊发展起来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
小干岛上的夜市原本是为岛上船厂的外来务工人员量身定制的。干了一天活的人们到了晚上总得喝杯啤酒撸个串吧,于是就有了各种适合打工者消费的摊位。正因贴合消费者需求,生意越做越红火。没想到的是,这里的夜生活还“惊动”了一桥之隔的市民。大家慕名而来,把“独乐乐”变成了“众乐乐”。
可见,小干岛夜市的红火并非偶然。先是抓住了周边打工者的胃,后又在无意中迎合了市民、游客的普遍需求,这些看似普通的夜市摊位却具备惊人的“吸粉”能力。这也说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远比人们想象的更灵活,尊重草根创造、跟进服务管理,繁荣夜经济才会变得顺理成章。
需要深耕的分类市场
“生意难做”是当下餐饮业主常说的一句话,而频繁的店面转让似乎印证了这一点。那么,小干岛夜市为什么“生意好做”呢?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简单类比有失公允。因为,小干岛上自发形成的夜市经营成本低廉,有条件以低消费吸引客流,而开在市区的店铺需要支付房租等成本,菜价很难压下来。确实如此,但谁说失去了价格优势就一定会“生意难做”?
有个以海鲜为主打的餐饮品牌已在不少城市开出了连锁店,价格高得令人咋舌却依旧生意兴隆。一只富贵虾要卖800元,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照样有人乐于买单。这说明,只要贵得有道理,就不怕没生意。一些“不差钱”的人,以及舌尖刁钻的美食爱好者,就是想吃“顶级食材+顶级厨艺”,自然就不会在乎价格。当然,“天价生意”并不好做。在舟山的餐饮店中,特别便宜的、特别贵的都少见,最常见的就是缺乏特色的“大同小异”,这或许就是“生意难做”的一个原因。
到处都是餐饮店,人们凭什么非要到这条街、这家店来消费?缺乏特色注定是难以集聚人气的。而要形成特色,就得瞄准目标客户、深耕分类市场。试图吸引所有人,最终很可能谁都吸引不了。这是因为,所谓的“大众”是由收入不同、习惯不同、口味不同的各类“小众”组成的,只有集中精力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才能把特色做出来,这样就不怕没有回头客。
小干岛的夜市虽然生意火爆,但事实上很多舟山人并未前去“打卡”。这反过来也表明,只要做出了特色,哪怕吸引的只是“小众”人群,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也照样会形成滚滚客流,足以让经营者赚得盆满钵满。
值得期待的人无我有
要么寻着特色去,要么奔着方便来,这是消费者的两条路径。由此可见,假如缺乏人无我有的鲜明特色,餐饮店的市口再好,充其量也只能把生意做成不温不火。而那些远离人口密集区的店铺或夜市,注定会是惨淡经营。
定海西码头的“远洋渔业小镇”已形成多年,但餐饮生意一直做不起来,除了靠几次活动吸引人气之外,寻常日子只能用门可罗雀来形容。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特色。周边缺乏消费人群,又没有让人驱车前往的充足理由,生意怎能好起来?其实,“远洋渔业小镇”背靠舟山远洋渔业基地这棵“大树”,原本不应缺乏特色。餐饮一条街如能专攻远洋产品,情况或许会大不相同。吃惯了舟山海鲜的人们,完全有理由奔赴一场别开生面的“远洋盛宴”。
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很多地方已意识到仅靠大同小异的夜市已难以吸引食客,并想方设法追求人无我有的个性特色,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7月14日“海山观察”版《宠物经济大可期待》一文刚刚点赞过定海马岙街道打造“宠物友好乡村”的做法,就是一种特色营销。目前,该街道已设立知否西餐厅等7个萌宠友好点,习惯随身带宠物的人们就有了聚会好去处。
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是美好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美食显然是不可或缺的。打造网红夜市既是繁荣城市夜经济的有效举措,也是提升人居环境、满足消费需求的客观需要。既然如此,“有形之手”“无形之手”就该各显神通,坚持以特色引流、以品质留客,努力打造“总有一款适合你”的消费空间,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