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燕归巢” 众所期盼
小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10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小井
为吸引更多在外优秀学子返乡发展,普陀区人社局日前联合区委人才办、团区委举行“海燕归巢 情暖港湾”创业就业在普陀——老爸老妈专场宣讲会,邀请20余名舟籍学子家长参加活动。与此同时,岱山团县委则启动“家燕归巢”2024年岱籍学子“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诚邀大学生返乡实习。暑期既是假期也是毕业季,各地纷纷开展活动召唤“家燕归巢”,释放的是一种社会期盼。
长期以来,人杰地灵的舟山升学率一直不低,但苦于“送出去一火车,拉回来一卡车”,人到用时总是捉襟见肘。近年来情况虽然有了明显改观,但前来舟山就业的大学生多半来自五湖四海,舟山籍学子返乡就业率依然有待提升。这种现状大概是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越来越好的舟山吸引“良禽择木而栖”,但与发达城市存在的差距又导致“家燕”纷纷外飞。
在不缺“良禽”的情况下,人们为什么依然期盼“家燕归巢”?这一方面是因为舟山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各类人才有“多多益善”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还应该有社会学意义上的诸多考量。“好男儿志在四方”固然没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无可非议,但“家燕”纷纷外飞客观上也导致了“空巢老人”增多,加剧了老龄社会的阵痛。有条件实现“家燕归巢”,两代人就可以相互照应其乐融融,这显然有利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些地方之所以经济发展迟缓、社会建设落后,与人才净流出直接有关。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又会加剧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也是促进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中需要破解的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舟山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也在日益增强,就连曾经“一将难求”的博士生眼下也是一招一大批。在这种情况下,召唤“家燕归巢”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
舟山已是令人向往的宜居之地,无论是城市面貌还是交通条件都已今非昔比,在工作生活条件上与大城市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特别是,随着浙江自贸区建设的大力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全面展开,“高大上”的就业岗位大量增加,只要专业对口就不怕没有用武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有乡愁的吸引、亲情的召唤,大学生“家燕归巢”的自然越来越多。各地积极跟进舟山籍学子的联络和服务工作,欢迎他们返乡实习、就业,可谓顺势而为。
事实证明,舟山的发展形势越好,引人留人的“万有引力”也就越强。只要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就能让前来舟山的各类人才乐不思蜀,更能让“家燕归巢”的舟山籍学子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