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化特派员于志新走进山潭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办海岛乡村艺校 创“潭水叮咚”品牌
王倩倩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03日 第 02 版 )
于志新(右)在指导乡村文艺队排练节目 视频截图
扫一扫看视频
□记者 王倩倩
“我们可以深入挖掘李子文化,创作体现李韵文化的歌曲,以音乐为载体,放大‘李韵文化’品牌效应。”“一起组织策划‘李韵文化节’特色文艺演出、音乐节等活动,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共富。”……近日,在定海区金塘镇山潭村李子苑,省级文化特派员于志新和镇、村干部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积极为金塘文化建设出谋划策。
于志新现任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纪委委员、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在校园里,他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带领大学生开展各类课外文艺活动,指导的节目多次获省级奖项。最近,他被委任为省级文化特派员,将在为期2年的时间里,深入基层一线,从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服务金塘镇基层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特派员在乡村能发挥哪些作用,我可以为村民做些什么?”于志新带着思考走进山潭村,坚持每周至少2次实地走访调研。
于志新发现,金塘镇乡村文艺资源较为丰富,现有20多支文艺演出队伍,各村每年都会举办村晚等文艺活动,村民参与热情高。但受地域、场地等因素限制,文化活动仍较为零散,在统筹、规划、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不足,村民急切渴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此外,该镇在建重大项目较多,建设人员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也迫切要求改善现状。
“如果能形成和完善金塘本地文化品牌生长机制,长期开展本地化文化服务,两年后就有望形成自动造血、自我成长的机制,既富有特色,也能响应基层需求。”于志新找到了发力方向,设计制定了名为“文泽金塘、艺润山潭”乡村文化振兴行动项目,计划在山潭村文化礼堂开设“海岛乡村艺校”,利用金塘镇各村普遍拥有多支文艺队伍的基础,在乡村艺校开展音乐、排舞等各类培训,提高文艺队伍队员的综合素质和艺术能力,提升文艺节目的编排、演出水平和文艺队伍整体水平,通过组织策划高质量文艺巡回演出活动,打造出“潭水叮咚”文艺演出品牌。
于志新介绍,这个项目将结合山潭村文化礼堂提升改造计划,优化礼堂内部空间功能布局,通过增加美术、室外装置等艺术元素和设置李韵文化展示墙等,提升文化礼堂形象,并提升乡村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要将山潭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为金塘李韵文化的重要参观研学打卡基地、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基地、高水平文艺活动实践基地,营造海岛乡村艺校培训氛围,提升培训条件。同时,借助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等文化艺术资源,打造乡村艺校常态化文艺演出节目库,为项目建设人员送去各类文艺专场演出。
“我们村不缺文化和故事,但欠缺知名度。”山潭村党委书记陆挺挺说,希望将来村里能有一首传唱度较高的“村歌”。
“我现在正在征集相关资料,创作山潭村歌,唱响‘诗画山潭’。”于志新表示,后续将积极与省市级文艺演出院团、音乐学院等建立互动关系,提高对乡村文艺活动指导的专业性和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