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强化海洋产业比较优势

简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09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 简之

  近日,3家市外投资方与定海集体签约,将分别投资1亿元,助力定海高端制造产业链发展壮大。据了解,定海今年新开辟建设高端制造产业园,将联动定海工业园区新兴产业、定海海洋科学城科创产业和双桥汽车城产业,形成定海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据《舟山日报》5月23日报道)。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变“招商”为“选商”,通过招引服本地水土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强化海洋产业比较优势。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新概念,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舟山正处于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关键时期,理当集中精力、扬长避短,以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孕育和推动新质生产力。

  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承接系列国家战略、推进自贸区建设,我市已日益形成海洋产业比较优势,多项发展指标持续领跑全省。但与此同时,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也依然存在,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等短板在一些领域尤为明显,这难免会影响到发展后劲。生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超常规跃升,有赖于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和科学研究多重功能的集成化,因此必须立足于长期形成的海洋产业比较优势,既用足内劲、又借足外力,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毫无疑问,向外招引高端制造企业不失为强链补链的有效举措。

  定海此次签约的3个市外投资项目,也是首批入驻高端制造产业园的企业,分别来自苏州、嘉兴、宁波,生产范围涵盖精密紧固件、船舶电器设备、智能可穿戴救生衣等产品,项目总用地面积5.3万平方米。这些项目不仅契合当地海洋产业发展规划,还具有与原有产业基础的互补性和兼容性,有利于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的同时,通过发挥“鲶鱼效应”形成新优势、增强新动能,从而不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

  定海新设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地,意在塑造“研发+孵化+生产”的产业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升级,从而形成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可以相信,定海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地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只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牢牢抓住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三高”特征推进项目实施,以创新联合体为抓手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必能不断强化海洋产业比较优势,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中充当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