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把艾草做成“花”
周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09日 第 02 版 )
点滴录 周沫
端午节前夕,一种新式艾草门挂突然火了。原本几元一把的艾草,搭配上黄金球、菖蒲叶等花材,变成花艺师手中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艾草门挂,吸引了不少人买单(据《舟山晚报》5月29日报道)。这说明,人们的消费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善于创新就能赢得市场。
端午期间在家门口悬挂艾草菖蒲是舟山人的老习俗,既有祛除虫害的功效,又有驱邪纳福的寓意。以往,大妈们在菜场里花2元钱买一束艾草、菖蒲,回家一挂就万事大吉了。只不过,家家户户都如此不仅难显个性,也似乎不够高级,也就难入一些时尚达人的法眼。一些花店把艾草做成了“花”,就为这种传统习俗增添了时代感,这个创意令人服气、值得买单。
新时代必然会有新需求、新消费。以前,居民家中更愿意摆些“百看不厌”的塑料花,普遍认为只能看几天的鲜花太糟践钱。而眼下,不仅是“每逢喜事必有花”,隔三差五买一束鲜花装点居室也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因此,把艾草做成“花”,实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样的新式艾草门挂还能成为赠送亲友的礼品,无意之间还弘扬了传统习俗、渲染了节日氛围。
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2元钱的艾草依然会有买卖。这就如大饭店只管推出高大上的新菜品,丝毫不会影响价廉物美小吃店的生意。以丰富多样的供给满足不同的需求,这正是市场该有的样子。
诸如把艾草做成“花”的创新,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最近定海就有服装店尝试为顾客进行整体的形象设计和穿戴搭配,把同样的买卖做出了不同的效果。生活好了,消费旺了,为什么一些店家依然会生意难做?不妨就学学把艾草做成“花”的创意,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赢得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