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运动员在高水平赛场上屡获佳绩

我市大力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虞仁珂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29日 第 02 版 )

  □记者 虞仁珂

  本报讯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上,舟山籍运动员贝家辉勇夺男子古典式摔跤67公斤级比赛冠军。全运会赛场上,舟山姑娘饶欣雨获得女子800米项目银牌,刷新了我市运动员在全运会田径单人项目上的最好成绩。在第十七届省运会中,我市团体总分612.5分,获得16金17银20铜共计奖牌53枚,团体总分、奖牌总数均创历届参赛最好成绩。

  舟山运动员在高水平赛场上屡获佳绩,这是我市高度重视发展竞技体育的结果。2021年9月,市政府印发了《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海洋体育强市实施方案》,将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列为重要任务,并成立了工作专班。相关部门紧紧围绕“促进提升青少年身体健康、大力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目标,探索体教融合新型模式,推动竞技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市探索打造了“1+4+X”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即建立以市体校为龙头,4个县区少体校为骨干,各训练点、学校、青少年俱乐部为依托的“金字塔”体系,大力推行以“市队县办”带动“市队校办”、以“市队校办”促进“市队县办”战略,形成结构合理、层级分明、连动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输送阶梯。

  从2019年起,市青少年体校与南海实验学校共建体育特长生班,全市10所普通高中招收各项目的体育特长生。我市还与温州平阳育英体校、宁波市水上(游泳)运动学校等开展合作,积极拓展武术散打、赛艇、帆船等竞技项目。目前,全市有101所学校分别创建了球类、田径等体育示范学校,省级以上体育特色学校有89所,其中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8所、省级足球特色学校40所、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1所。

  同时,我市还积极鼓励协会、俱乐部、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大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体育竞赛展示、“金牌教练课”进校园等活动,每年组织市体校优秀教练进海岛学校开展排球、篮球、足球、射击、田径等体育项目教学。近20名优秀运动员苗子被选入市体校排球队、射击队、足球队和田径队,为全市竞技体育后备梯队补充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