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播造林给海上花园添新绿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17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月湖
近日,一架无人机在百米高空上将各乔灌木种子播撒在既定区域,这是普陀区首次尝试用无人机飞播造林。此次试验飞行作业区域为南中山至武尖山朝东港城区一侧的山体,覆盖面积近130公顷,播撒香樟、黄山栾树、马尾松、黄连木、伞房决明等各类乔灌木种子近3000公斤(据《今日普陀》4月30日报道)。飞播造林取得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后,有望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质量,给海上花园城市增添新绿。
舟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再加上多年的植树造林,绿水青山日益成为海上花园城市的靓丽风景。然而,总体绿化虽好,却依然有植绿不充分、分布不均衡的美中不足。尤其是舟山岛屿多、山地多,难免有一些山顶、山坡植被覆盖率较低,而在坡度较大的情况下采用人工造林不仅成本高、困难多,而且还存在安全风险,因此一直以来只能任由其自生自灭。
绿化让人赏心悦目,但其功能却远不止是仅供观瞻,而是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建设海上花园城市也应该是城乡一体、海陆并重的全域概念,而不应呈现“这边厢是花园、那边厢是荒岛”的“两幅面孔”,森林覆盖率以及植被质量无疑是海上花园的重要指标。从目前的情况看,山地绿化难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海岛绿化的一个瓶颈问题。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迅猛发展,应用领域更是不断拓展,飞播造林也就变得顺理成章。无人机飞播不但速度快、劳力省、成本低,还不受地形地貌限制,正可以弥补以往人工造林的种种不足。普陀首次飞播造林,树种选择上主要采用了本土常见、天然更新能力强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的树种。不难想像,一旦飞播造林取得成功,美丽海岛必将山更青水更绿,广大游客在“跳岛游”过程中也必将欣赏到更加美不胜收的绿岛风光。
当然,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普陀尝试无人机飞播造林毕竟还是第一次,3000公斤乔灌木种子播撒下去之后成活率如何、后期养护如何跟进?诸如此类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跟踪观察、探索实践。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不怕挫折、大胆试错,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无人机飞播造林的大幕既然已经开启,相信一定会日益展现出可期待的绿色风景。
无人机飞播造林的开启,不仅是绿化海岛的新探索,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有益的启示:拓展新视野、采用新技术,一些原先被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尤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只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必将惊喜不断。
本版署名文章不代表本报立场
每个人都应有话筒,欢迎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