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加强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精细化水平
总体观测数据有效率95%以上
虞仁珂 韩岑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1 版 )
□记者 虞仁珂 通讯员 韩岑妤
本报讯 近日,在位于长峙岛的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观测海浪、风暴潮等信息。“依托观测站、波浪浮标、新型警戒潮位桩、堤前波浪观测等建设,我们实现了海洋灾害风险隐患区的警戒潮位智能提醒,填补了重要节点无温盐、潮位、波浪等观测数据的历史空白。”该中心副主任应岳如是说。
我市拥有2085个海岛和广阔的海域,一直以来,风暴潮、海浪、赤潮等海洋灾害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舟山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根据我市近10年的海洋灾害统计数据显示,海洋灾害平均每年给我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9亿元。
为此,我市持续加强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准确率,为科学制定海洋灾害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我市已高质量完成全市16个海洋观测站点的运行维护和4个生态监测浮标的运行维护,全市总体观测数据有效率95%以上。依托一双双“慧眼”,2023年我市共发布海浪、风暴潮预警预报信息125期,24小时海浪、风暴潮预警准确率84%以上。
此外,我市还完成了63个站位的海洋生态基础监测、年度生态和生境监测任务,完成了海洋生态资源信息核定更新。同时,运用遥感卫星等新型技术手段,强化赤潮常态化应急监测,提升了赤潮灾害应急监测和预警水平。
各县(区)也持续加强精细化预报产品开发,以乡镇岸段为单元,结合风暴潮预报模型,开发了乡镇级风暴潮预警预报产品。针对全市重要的4个海岛、4个海水浴场和7条海上高速客运航线,我市还开发了专项预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