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石化炼油芳烃事业部常减压运行部A班——
在鱼山岛上披“蓝”护“绿”
陈瑶 戎双林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02日 第 01 版 )
班组内操人员在中控室进行实时操控
□记者 陈瑶 通讯员 戎双林 文/摄
“初底油泵P104A电机温度偏高,要现场加强检查并确认。”在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炼油芳烃中心控制室内,该公司炼油芳烃事业部常减压运行部A班副班长徐琦山仔细看着屏幕上的设备运行数据,用对讲机将装置运行情况传达到几百米远的外操室。
戴好安全头盔和护目镜,该班组班长窦伟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带领外操员前往现场查看。钢管交错的巨大装置中,外操员刘勇正在仔细查看液位计。“这个地方该加白油了,不然达不到备用条件。”他细心地记下。不远处,同班的盛营杰正拿着铜制F扳手,按照指令关后手阀。
今年,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芳烃事业部常减压运行部A班,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我们4天一轮,全年‘倒班’,可以说没有正常的节假日。”窦伟说。昨天,该班组全体成员又坚守在岗位上。
这支由14名驻守海岛的石化“蓝精灵”组成的队伍,年龄从70后跨越至00后。他们身上承担着重要的任务,牢牢守着原油第一道粗分离的2套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
2019年,该班组所在项目部负责的2号常减压装置,是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开工的首套装置。常减压运行部的班组便成为鱼山岛上首批投身生产的操作班组。
在全公司几百个班组中,窦伟带领的常减压运行部A班是成员变动少、队员默契度高的班组之一,经常在应急处理、内外联动等方面,取得亮眼的成绩。
班组所有成员都来自市外,大多是山东、甘肃等地。他们也是最早上岛的一批“蓝精灵”。“我们部门一共有8个班组,A班的整体业绩一直靠前,凝聚力强,给运行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也是最多的。”提起这个班组,常减压部经理何军赞不绝口。
何军分享了前不久发生的一段小“插曲”:系统运行中发生了合成气中断现象,这个问题虽不大,但若没有快速解决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收到消息后,正在宿舍休息的何军立刻赶去现场。10多分钟后,待他赶到,A班已经通过默契配合迅速解决了问题。“普通的班组如果碰到这样的问题,可能需要30多分钟才能解决。”何军说。
A班中,只有1名女成员李新斌,她还是一名00后。今年是她上岛工作的第4年,如今的她已经成长为一名熟练的内操。“工作时,要连续在中控室工作12小时,2套装置有60多个工艺流程页面,都需要切换查看压力、流量、液位等,如有异常要及时调整。”她一边紧盯屏幕,一边说。
“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内操能完成90%以上的生产操作,是关键的第一道防线。”窦伟说,00后小姑娘能坚持辛苦的全年“倒班”,并在班组中顺利成长,让他感到挺骄傲。
窦伟是一名老石化人,前一段工作在新疆的石化企业,随后来到遥远的海岛,在班组中一点点成长。2022年,他成为了班长。带班的他坚持制度“细”、待人“诚”、自身“硬”,也让班组“活”了起来。
班组成员徐文法是一名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在2023年提出了“减压渣油泵切削叶轮技改技措”合理化建议,切实降低了减压渣油系统各静密封点泄漏的概率和渣油泵的能耗,保障了生产安全。“只要细心一点,就能看出来。对化工行业来说,隐患险于明火。”徐文法说,在班组里大家都是抢着干活,慢一步就没活干,身为党员更要以身作则。
2019年至今,该班组共提出合理化建议55项。其中有43项被运行部采纳并组织实施。
蓝天白云下,海风拂过鱼山绿色石化基地,一座座精密装置运转不停。先进班组的“密码”就藏在这些“蓝精灵”的不舍寸功、善作善成中。他们坚守海岛披“蓝”护“绿”,在平凡岗位中拼搏奋斗,为舟山绿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