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安全,不能停留于发通报

简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4月20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 简之

  别买!别买!别买!最新通报!这些电动自行车不合格!据“竞舟新闻”4月7日报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近期发布通报,124批次电动自行车产品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其中26批次电动自行车不合格。尤为严重的是,有10个批次的样品“充电器与蓄电池”“防火性能”不合格,消费者一旦购买,就大大增加了电动自行车发生火灾的风险!这样的通报实在令人惊心,而仅仅通报远远不足以消除安全隐患,法治的雷霆之力应当同时触发。

  广而告之更得紧急召回

  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监督抽查情况,曝光不合格电动自行车,这无疑是必要的信息公开。但指望广而告之之后,这些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就会无人问津,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事实上,就如一些上了“黑榜”的餐饮店依然有人光顾,那些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只要依然陈列在货架上,即使喊了“别买”,也总会有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不幸中招。

  因此,发通报只是把知情权交给公众,而并不是把把关的责任推给消费者。眼下更为紧迫的是,紧急召回所有不合格电动自行车,不让潜在隐患变成现实危害。一方面,要敦促涉事厂家立即停产并召回问题车,并将落实情况作为下一步依法处理的参考情节。另一方面,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守土有责落实监管,确保所有商家停售相关批次的问题车。

  那么,消费者依然买到了不合格电动自行车怎么办?那就应该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退货的同时要求经营者给予价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这是因为,在市场监管部门发布通告并要求下架召回的情况下,经营者依然继续售卖问题车,那就有理由认定其存在欺诈行为。

  在正常情况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既然已经发布26批次电动自行车为不合格产品,市场上就不该再有这些问题车。但以往的事实表明,“万一”的情况总是在所难免。唯有牢牢锁定生产者、经营者的法律责任,才能将紧急召回问题车落到实处,也才能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亡羊补牢还得打好板子

  南京“2·23”高层住宅火灾造成15死44伤的惨痛损失,电动自行车成为“高楼杀手”的教训极其深刻。在此背景下,这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监督抽查124批次电动自行车产品,应该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近段时间来,各地都在大力整治电动自行车乱象。我市相关部门还全力推进电动自行车集中使用行业“以换代充”集中整治,积极消除“飞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据《舟山晚报》4月4日报道)。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方方面面能够以灾为鉴合力整治电动自行车乱象,实为民众之幸。

  然而,各地在整治中也存在着打错板子的情形,使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有新闻称,前些天某地交警在路查中,对一名骑不合格电动自行车的农民工进行了罚款处罚,招致舆论普遍诟病。这位农民工买来的就是不合格电动自行车,而并未进行私自改造,何错之有?交警逮住谁就给谁开罚单,显然让受害者受到了二次伤害。

  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买一辆电动自行车算不得什么,但即使如此人们也要货比三家斟酌再三,毕竟没有谁愿意买一辆有安全隐患的电动自行车上路骑行。但多数人并不具备甄别优劣的能力,只能挑挑品牌、看看卖相而已,只能选择相信合法经营的店家不会以次充好。

  一旦消费者买了不合格电动自行车,真正该处罚的就该是生产厂家,以及明知不合格还向消费者推销的经销商。更进一步的话,疏于监管的有关部门也或多或少地负有责任。只有稳、准、狠地打好板子,才能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从源头上把好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关,从而有效消除因先天不足造成的种种隐患。

  依法治理就得疏而不漏

  在电动自行车产品国家监督抽查中,124批次中竟然有26批次不合格,比例高达20.97%,这实在令人触目惊心。没被抽查到的电动自行车有多少“带病上路”“带病充电”?想想都让人放心不下。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看来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北宋有段时期贩卖私盐猖獗,王安石认为原因在于“法不峻耳”。苏辙说最高都判了死刑,难道还不“峻”?王安石就打比方说,如果一个村子里有一百户人家贩卖私盐,而只抓了一两户,其他人家肯定会当被抓的是笨蛋,自以为聪明的他们还会继续干。如果抓了五家,情况就不同了,有人要害怕;如果抓了十家,“则其余必戢矣”;如果抓了二十到三十家,“则不敢贩矣”。道理很简单,“人知必败,何故不止?”大概700年后,意大利经济学家、法理学家贝卡利亚表述了同样的观点:刑罚的有效性不在于刑罚的残酷性,而在于刑罚的及时性和不可避免性。

  26批次不合格电动自行车产品涉及到全国各地多家生产厂家,更多的企业眼下大概都在观望之中:看看这些被通报的涉事厂家到底会落个什么下场。假如高高举起的板子迟迟不见落下来,或者只打到一两家企业的头上,惩戒效果显然就会大打折扣。

  诸如此类的通报早已屡见不鲜,眼下公众迫切想看到的是紧随其后的雷霆法治。每一家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大概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但一旦炮制不合格产品,其危害性就变得难以估量,南京“2·23”高层住宅火灾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人们有理由相信,“达摩克利斯剑”已经高高扬起,疏而不漏的依法惩处不会让大家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