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我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成果颇丰
多项成绩在全国或全省名列前茅
陈斌娜 韩岑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14日 第 02 版 )
□记者 陈斌娜 通讯员 韩岑妤
本报讯 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我市2023年度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去年我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改革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多项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去年,我市全面完成年度国土变更调查,耕地面积增加1701亩;完成“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47万亩,完成率190%;普陀生态修复工程在全国选拔评审中位列第八名、定海生态修复工程在全省选拔评审中排名第一,2项工程共争取资金超5亿元;花鸟、枸杞、秀山成功入选全国“和美海岛”,创建数居全省第一;实施造林1243亩、森林质量提升10169亩;“林业+”融合打造东海云廊生态样板入选全省林长制浙里行典型案例;在全省率先完成互花米草除治年度任务,除治面积1.27万亩,完成率148.3%;全面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为全省第二个完成全化解地市;顺利完成“保交楼”项目不动产登记,在全省率先完成这一民生实事项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789亩,处置闲置土地904亩,再开发低效用地3597亩(其中整治低效工业用地1763亩);无居民海岛岸线勘测、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2项国家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3项;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化矿山综合管理平台。
今年,我市将继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守稳守牢耕地红线,聚焦共同富裕,厚植生态底色。重点突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建立机制,包括完善自然资源价格体系、探索设立地下空间使用权、深入推进海陆联合招拍挂、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规模、结构、时序,重点完成甬舟铁路、甬舟高速复线、国储项目、六横公路大桥等一系列国家、省重大项目土地供应,加快推进全市“985行动”涉及的重大产业平台用地供应,优先落实民生、基础设施用地,全力保障我市各类项目用地需求。
我市还将持续加大海陆一体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快实施定海“山水工程”;推进普陀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定海、嵊泗2个省级“蓝湾”工程,开展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生态修复,推进蓝碳生态系统调查监测与评估;深化林长制度创新,谋划“林业+”合力模式,打造一批精品森林生态廊道景观节点,推进森林公园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管理,抓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推进普陀鹅耳枥保护基地建设、持续擦亮“智慧鸟岛”品牌、办好2024年定海五峙山列岛海鸟保护论坛等;持续推进废弃矿山修复治理3年行动,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