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水仙漫天香

陈佩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03日 第 02 版 )

  心香一瓣 □陈佩君

  我喜欢花,每每见花开的那一刹那,顿生欢喜之心。只是我不太会养花,感觉大多数的花都不太好伺候。

  往往兴致勃勃地买来花苗,刚开始也尽心尽力地侍弄,但日子久了,花便被我养残了,好生生地变成了枯枝败叶,心生懊恼。但“普陀水仙”特别好养,几个如大蒜头一般的花球,往盛水的盆中一放,什么都不用管,不用打理,任其在角落里自己生存,不久的将来,冷不丁,屋内飘起了浓郁花香,和着屋外劈里啪啦的爆竹声,年味浓了,新春香甜着呢。何况这“普陀水仙”还有好听的别名“观音水仙”,这花与佛缘如此近,又临近新春开,真是花开见佛,新年好运。

  “如逢花开,如瞻新岁。”于是,每逢岁末,我便会养一盆水仙,那水仙一定要放在书桌上。花开的日子里,看书写作,实在是一件风雅之事。从书中抬头,目之所及,是水仙的整体造型。亭亭玉立的花枝,自由生长,一齐向上,簇成一团,没有多余的斜枝旁条,整个花形流淌着简单自然之美。再细细品味,葱白的根,青绿的茎条,柔白的花朵,淡黄的花蕊,这些色彩糅合在一起,没有艳丽的俗气,全是清新淡雅之味,仿佛是遇见了一个通达睿智的美丽女性,懂大道至简,简约之美便是美到极致。有时一时兴起,便会起身弹奏一曲《云水禅心》,配这“盈盈玉立水中央”的水仙之风姿,别有韵味。花影里,琴声中,仿佛听到了明代徐有贞的《水仙花赋》:清兮直兮,贞以白兮,发采扬馨,含芳泽兮,仙人之姿,君子之德兮。

  水仙花美,还香气馥郁。寒冷的冬天,闻着浓郁的香味,似乎寒气也被这浓浓的花香融化了。

  有一年春节,我向一位朋友分享我的水仙花,朋友却说不喜欢,理由:没有兰花清雅,尤其香气太浓郁。我呵呵地笑着,说:“兰花太高贵,难以伺候。还是水仙花适合我。不管将它放在哪里,它都会自顾自地生长,然后自顾自地开花,那么轻松自在不用费劲伺候的花,好喜欢。”其实,我爱养水仙,就是贪图养水仙时那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感觉。至于那浓郁的老远就可以闻到的花香味,我反倒觉得,跟热热闹闹的过年氛围,刚好是绝配。“暗香已压酴醾倒”,这水仙的暗香弥漫,碾压春天蔷薇的花香。那么浓烈的花香,配上那么热闹的新春,岂不让年味儿更加香喷喷,美滋滋?

  我爱养水仙,也喜欢观赏各种名品水仙。漳州水仙是名品,我曾在厦门街头欣赏过。南国的春节很温暖,街头单曲循环着“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歌,沿街都是香气扑鼻的漳州水仙,置身于如此浓郁的闽南风情之中,欣赏当地有名的漳州水仙,真的别具异乡风味。但我总觉得缺少一种观赏水仙的氛围感,只因那里的春节太暖和。水仙花的品赏,需要一种高冷的韵味。

  我还是喜欢在自己的家里——普陀沈家门,看自家的水仙花。暮冬初春,我们海岛地区刺骨寒冷,百花凋残,这时普陀水仙却悄然怒放,花香四溢,清俊高雅的感受一下子扑面而来。果真是高冷的凌波仙子!我就是需要找到那种感觉:冷冷寒风,盈盈仙骨,恰水仙花开。也唯有家乡的水仙才能给予我这种特有的美感。历来文人墨客赏花讲究情调,如“雪后赏梅”“提灯照花”“雨际护兰”……而欣赏水仙,我总认为一定要在清冷的氛围中,慢慢品味它的清新脱俗。气温太高,感觉应该配上桃红柳绿,更合适。

  家人都知我爱养水仙,爱屋及乌,也便特别在意我养的水仙。我曾经在偏远的海岛虾峙教书,春节过年回家,一定会把养在虾峙岛的水仙带回家。记得有一年,船靠岸沈家门海军码头,我急急忙忙回家后,才发现将一盆水仙遗落在船上。弟弟知道后,二话没说,立马又赶回船上,将这盆水仙寻找回来。年少的弟弟,眼神温柔地捧着那盆水仙,葱白的水仙茎条间隙露出他纯真的笑脸,瞬间抚平了我那漂泊的心。街头的爆竹声声,家中的水仙花香阵阵,那种过年回家的感觉,无法言说。家与我,沦陷于这满天欢呼尖叫的爆竹声与浓郁的水仙花香交融之中。

  时光总会滑过一轮又一轮的岁末,年年如此。

  而每一个春节,我都会在家中养一盆普陀水仙。时光里的普陀水仙,让日子似乎过得很慢,似乎又过得很快。而我还是那个不变的我,静静地在水仙花的陪伴中看书写作或弹琴。也会偶尔想起宋人黄庭坚的水仙诗句“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不禁感慨世事万千。

  当年老夫子黄庭坚作此诗时必是伤感满怀,只是他没有预料,很多年后,东海边的美丽岛城舟山,已将水仙列入市花。每到冬季,岛城便飘起了幽香阵阵的水仙花香,这漫天的国香啊,便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香气。这香气也随缘流落到某一小民家,就在普陀沈家门某一幢普通的民宅里,清冷脱俗,时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