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个婚礼暖春意

惟楚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2月24日 第 02 版 )

  □惟楚

  在这岛上,不知是结婚浓郁了年味,还是过年闹腾了婚礼。有人说,那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这岛上,一年的风光和喜乐,有一半就撒在这个双喜的种子上了,闹盈盈,乐呵呵。 

  夜色刚升起时,这户人家的堂屋就亮堂起来了。油气灯燃得正旺,把堂屋照得如同白昼,进出的人们忙忙碌碌,但都合乎着某种节奏与仪轨。两张八仙方桌摆开,果饼油糕齐整,一切准备停当,就待大海的脚步声了。

  潮涨起来了,一种时光开始了,飨牺也开始了。 

  主礼者是一位老者,一身正装,双眉高挑,声高气荡:“千神座位齐!”话音未落,便有两位执事者走上前来,打开一坛封埕的酒,浓浓的酒香就在空气里飘散开来。斟杯,礼请,千神开怀畅饮。

  执事点起大红蜡烛,主人接过来,似也接过对神的虔敬,安插在香烛台上。有鞭炮响起,岛屿这个宁静的夜空立时多了一种生气,星火在夜色里闪现。那一刻,天与地有了应和,人与神有了沟通。

  主人站到八仙桌之南,新郎也站到那儿,平身,作揖。与日常祭祀、礼佛不同的是,作的是四揖,不是三揖。又四鞠躬,四拜。又跪下,上香。

  “一泗天下,南赡部州,东震旦土。

  今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渔山社区(村)××小区××幢××室××庙界下。”

  主礼者的声音厚重而绵长。那一刻,无论是主人还是新郎,仪式感十足,一脸庄重。

  “××弟子率×××男×××,谨以诗经关雎之情,大学礼记之义,昭示于天地,感召于人伦,于日月三光诸神位前,拜伏乾坤,互服夫妇,其光恒久而不绝。自古阴阳和而缘相成,山水合而时节丰。天地之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夫妇百年而始造人伦之福。

  今弟子新婚者×××,前凭媒妁之言,聘娶×氏之女×××为室,配使百年之好。今择良辰吉日,拜完花烛,相结荷莲,愿夫义如仁,妻贤有智,赐与五福……”

  那一刻,堂屋之内,香烟袅袅,人们站立一旁,脸带喜色,凝神而默,喜庆而恬雅。

  祝词结束,主人与新郎即起身,再四拜。如此,初拜礼毕。如此往复,到第四次,在两位执事者第三次敬酒后,主人和新郎即走上前来,平身,作四揖;再送神,鞠躬。不同于前的是,这次不是四拜,而是八拜。到最后,纸马在烟火里加鞭而前,鞭炮在半空中响成一片,飨牺礼成了。

  这仪式,是这岛上三百年间婚礼必有的序曲。

  这岛上,婚礼多的是繁文缛节,所谓“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一一不漏。譬如新婚的前夜,婚房要“压床”,要请人相伴而眠,而且最好是找男孩,有早生贵子的寓意;迎亲时,要吹吹打打,燃放鞭炮,让新娘热热闹闹进门,寓意为家室人气旺盛。鞭炮自是不可或缺,它有驱邪之功,说越是大喜日,恶鬼越会来捣乱,须震以炮仗将之驱离。还有诸多的禁忌,譬如姑娘出嫁那天,要跨火盆;起身时要由大哥抱出门;不但要哭,而且要伤心落泪;新娘出门时嫂嫂不能相送,因为“嫂”与“扫”同音,有“扫帚星”之讳……

  但这样的繁文缛节是这岛上婚礼仪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以渔为业的岛,自“海禁”废而得以展复后,其习俗始终延续着农耕文明的温暖气息。在四季的劳作忙碌中,他们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为媒,以婚庆、满月、做生诸礼俗为介,营造出诸种走亲访友、表达喜悦、追求快乐的方式,也表达自己敬天敬地敬鬼神的内心归属。在这样的方式中,他们祈愿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家族绵延,子孙满堂。“芝芹花开千年盛,桂芳秀来百年好。”飨牺祝词中所言的这两句话,表达的正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就在这样的繁文缛节中,新娘被迎娶过来,拜堂开始了,整个婚庆也进入到高潮。

  天地桌上,红绸丝布早已铺上,坐北周南。三支香点燃,主礼者的引令在堂屋内回响:

  “红红绿绿满堂红,挂灯结彩闹盈盈,多福多寿多子孙,曰富曰贵曰康宁。”

  唱罢,鞭炮一声响,新娘出轿了。“把酒添装,跨安移步入华堂。”

  新娘步入堂前门口,新郎搭躬,携手延请新娘迈入华堂,一并至香案前。新郎位西,新娘在东,面北对着天地桌而立。

  那一刻,室外又是一阵鞭炮,半空中礼花朵朵,大地上红屑飘飘。随后,新郎和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进礼香烛。那一刻,大红花烛高烧正旺,成家立室的意义与福祉彰显于宗祠华堂。

  “一对鸳鸯双并立,千年鸾凤五世昌。”

  “……××弟子率×××儿子×××,谨以诗经关雎之情,大学礼记之义,昭示于天地,感召于人伦,于日月三光诸神位前曰:乾坤定位,家居文子之先;男女完婚,礼在五伦之首。夫唱妇随,乃畅庙兄之议。

  弟子新婚者×××,年逾弱冠,理宜受室。前凭媒妁之言,聘娶×氏之女×××为室,配使百年之好。今择良辰吉日,拜完花烛,唯愿:

  夫义妇仁,家庭和睦;夫唱妇随,百年好合。宜室宜家,白头到老;海誓山盟,永记今日。卜於五世其昌,敬告呈议天地。

  吟唱毕,主礼者气不喘来神不慌,只见两眼炯炯,一脸庄严。也许,在他这儿,这美丽的祝颂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了。

  拜过天地,再拜祖先;寰转香案,再拜高堂;再是夫妻对拜,吃交杯酒。不同于其他海岛民俗的,是躬拜有四。这真是:

  “一对花烛并并在,和合夫妻百年爱。”

  又有长歌吟声而起:“一枝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家马如飞。大红花烛通天光,天赐麒麟入洞房。前头花烛后面郎,一对童子送进房。”

  一时间,礼已成,业已功,婚庆乐事,琴瑟齐和,长辈晚亲,同学朋友,齐心祝福。

  我从未听到过如此古俗的婚礼,一如自己观赏了一番千年稼穑的图景。这个渔家的婚俗与过年的习俗一样,随着河姆渡的独木舟漂流而来,在这个孤悬的岛上绽放出生命最为动人的底色。

  这个岛,就是鱼山。

  这一切,都是渔山村一个姓林的老者告诉我的。当老林师傅拿出一张泛黄的纸来,那纸折叠得齐整,周边却已是褶皱斑驳。我小心地接过纸片,犹如接过一个千年的礼俗。

  渔山村这个地方,还是重老习惯,拜天地什么的,多是老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