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钓岛老人 家门口买年货

陈斌娜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25日 第 02 版 )

  □记者 陈斌娜 文/摄

  1月23日上午,定海里钓岛上,寒风凛冽,最低气温零下1℃。

  “来嘞,来嘞!”上午7时半,一辆标有“菜篮子”的小货车,刚驰入定海里钓岛村口,就有人喊了起来。走在村道上,几位六七十岁的大娘,手里或拎篮子,或提水桶,或拿环保袋,一副去“扫货”的样子。  

  这天,是市菜篮子服务有限公司定海昌东直供店,每2个月到岛上举办“菜篮子”海岛保供流动集市的日子。   

  小货车停在村文化礼堂外,工作人员开始搬货进屋。屋里等候已久的10多位老大爷,立马上前围观,七嘴八舌地开始私下“分货”。

  “那个里脊肉给我!”店员刚扛出一大块猪肉,丁先生立即“盯上”了全场“最嫩肉”,还拿下了一根筒骨……

  “平日,阿拉要乘车、坐船,到对面的岑港农贸市场或三农去采购。”丁先生拎着“抢”到的菜,跷着大拇指说,“菜场”开到“家门口”,方便不少,特别是春节临近,买年货不用再愁拎不过、扛不动。

  “临近春节,这次备的货品比平常多,以年货集市为主。”昌东“菜篮子”直供店店长王来康说,种类比往常的流动集市丰富,有58种,价格平均比农贸市场下浮25%左右,特别是猪肉,当天凌晨3时刚杀的生鲜肉。

  场面不大,年味十足。在村民们的热盼中,这场家门口的“年货微集市”终于开市了(见图)。

  三张大桌子拼成一个“长摊位”,桌上依次摆了猪肉、牛肉、呛蟹、辣螺、豆制品等。靠墙的地上堆着各种酒水饮品,还有糖、醋、味精等调料品,常用日化品等。

  “呛蟹和烤乌贼,多少钞票啦?”“阿姨,统统20块一只。”“肋条肉,17块一斤!”“价钱还便宜的,来来,肋条斩三根”……屋内,问价声、喊价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肉摊始终被几位老爷子“包围”,话题也不离肉。71岁的闻光荣挑了块五花肉,让店员分割三份,解释道:“我去酱一下,然后吊起来风着,要吃了割点蒸一蒸。”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随后,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接力似的开始自主“做酱肉”。但凡谁买肉,他们都能无缝衔接地集体“自说自话”,最后“烹饪”出一份美味的肉菜来。一个生肉摊,被这群可爱的老爷子们硬生生地说成了一桌色味俱全的“猪肉宴”。

  相较于喜欢“唱白书”的老爷子采购团,大妈们则显得利索,满满的“抢年货”氛围感。

  “先把这两箱老酒和肉拎回家,等会儿再来买。”72岁的孔阿平掏出两张百元大钞,付完钱后立即提货回家,留老伴继续采购。再见孔大爷夫妇俩时,他们脚边又堆了不少东西。

  “肋条肉谢年用,这津威是给小孙女过年吃的,呛蟹、乌贼、螺浆春节请客摆冷盆用……”孔大娘笑眯眯地开始安排这些年货的“用途”,“反正家里也近,多走几趟。”

  71岁的傅养彩拉着老伴也买了两刀肉、三只蟹,还有酒水等。原本他们计划去三农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的。“现在门口好买,再好不过了。阿拉打算腊月十八谢年,谢年东西统要准备起来嘞!”

  二三十个老人,买、买、买,1个多小时人人都在“大采购”,少的四五十块,多的三五百元。当“小集市”收摊时,老人们还不忘提醒工作人员“下次早点来”“下趟东西多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