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乘“枫”破浪 绘就海岛好“枫景”

刘宇翔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21日 第 06 版 )

  □刘宇翔

  “守望者”工程、“岛自为战”体系、“智控港区”、“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远洋警务……从网红旅游岛到“红色根脉”地,从百年渔港驶向深蓝远洋,一个个“盆景”乘“枫”破浪,在东海之滨绘就一幅和谐美丽好“枫景”。

  近年来,普陀区公安分局结合辖区海岛特色实际,深入践行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大力实施“一所一策一品牌”创建活动,不断解锁基层社会治理新方式,努力让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在渔都大地开花结果。

  “网红”海岛的守望工程

  陆地面积仅仅11.7平方公里的偏远海岛乡镇,年接待游客量超30万;全岛旅游业发展势头正猛,海岛共富行动如火如荼,面对带来的治安管理压力,公安机关该如何作为?

  普陀公安以“守望安全、守望治理、守望共富”为抓手,以东极镇为试点,大力实施“守望者”工程,构建“党政守望群众、邻里守望互助、行业守望协作”的大平安工作格局,全方位守护海岛平安、和谐发展。

  组建“离岛管家”群防群治队伍,发挥“离岛管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因时、因地、因人做好辖区群众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优化“零跑代办”便民服务机制,在“岛外岛”设立“民警—点位—群众”流转办理模式,并面向辖区各岛定制“一对一”专属警民联系卡,实现群众少跑腿、“零跑腿”;聚焦新兴业态保护,坚持靠前护航,着力打造海岛旅游警务。

  不仅如此,还坚持数智赋能,完善海岛前端感知体系建设,在党政统一领导下,完善“守望者”系统,实现精准智治护航。

  治理“瓶颈”的破题之策

  普陀区岛屿多而散、海域大而广,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全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挑战:海岛警力紧张、海上交通不便、部门协作不畅……

  普陀公安结合辖区海岛分散实际,坚持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整合联动社会资源,畅通海上快速支援通道,构建“海陆一体”平安体系。

  联动全岛各职能部门力量,发挥群防群治作用,攥指成拳,打造“岛自为战”体系。在极端恶劣天气、重大案(事)件发生等突发条件下,第一时间控制事态发展,开展先期处置,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岛自为战”体系还促进公安机关和各职能部门力量有机融合,在服务海岛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全面梳理整合现有体系,建立完善机制,协调多部门力量,进一步优化岛际联动体系,做精海岛处突预案,建强处突专业力量,打牢快反基础保障,畅通海陆通道,构造岛陆应急处突一体化,实现警种协同、社会联动、快速反应、整体作战。

  百年渔港的“融治”之路

  冬日渔港,船来船往,一派繁忙景象。这座有着“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地位的百年渔港,港区常泊船舶2000余艘,鱼汛季节,高峰时泊船近万艘,渔船民更是在10万余人。面对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普陀公安围绕“船”“人”“岸”三大核心要素,以“港域智治”为依托,强化联管共治,走出基层社会治理“融治”之路。

  集大屏可视化系统、VR虚拟实景视频投影、AR实景船舶移动跟踪等舱位于一体,配套渔港南北两岸雷达、AIS、鹰眼、高清监控等物联感知设备1200余套……在诸多软硬件系统加持下,普陀公安对沈家门港区“一港两岸”实现实时警情、多维感知源等数据情况“一屏展示”。不仅如此,日常警务也实现由治到“智”,警务更加精准高效。

  在沈家门城西区域,有事找“平安小苑”已经深入人心。“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入驻单位除了公安机关,还有综治、司法、行政执法及社区等部门实体化入驻办公,另外还设立了法院、检察院、海警、渔政等专业工作室,协同开展案事件处置、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防范宣传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