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行创新深化活动周首场活动

行业大咖共话船舶先进制造发展

何菁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02日 第 01 版 )

  □记者 何菁 

  本报讯  11月30日上午,我市创新深化活动周首场活动——船舶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2023年造船工艺学术交流会在新城举行,行业大咖聚集一堂,就船舶先进制造技术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论坛上,嘉宾就船舶制造数字化转型未来路径、船舶薄板结构制造变形控制研究、船舶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分析与利用等话题进行交流。其中,数字化转型等成了热门话题。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副总经理陈晓亮以“修造并举、数据驱动,探索船舶修造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为主题进行了分享。陈晓亮告诉记者,近几年船舶市场回暖,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幅提升,为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提供了条件。国家对船舶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帮扶力度也很大,这让企业推进改造更有信心。“接下来,我们将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两方面发力,以‘小步快走’的方式逐步替换原来的生产线。”陈晓亮透露,同时还将通过“五大平台”建设,对公司生产物资、设计、人员管理、财务等方面进行智能化架构,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等目标。

  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孙建志看来,数字化转型是船企的必然选择,要通过设计建模、仿真与优化,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船舶设计、制造、试验、运维、管理、经营和决策等全过程,以达到快速建造和快速响应的目的。此外,在造船工艺技术发展中,可以展开激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船舶工业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开展便携式焊接机器人的研究等。

  “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交流和分享转型发展中的经验,共同推动行业进步,同时也希望能够把所里的资源、技术、力量注入舟山,共同推动舟山的修造船产业取得更好发展。”中国船舶集团第十一研究所副所长邢宏岩说,舟山具备打造“世界修船之都”的优势条件,接下来应该从技术、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本次论坛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工艺学术委员会主办,中国船舶集团第十一研究所、市科技局、市科协承办。我市正在推动船舶制造向高端化、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支持船舶修理绿色发展,推进绿色修船装备关键零部件国产替代,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修船基地。今年1~8月,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船舶出口额32.5亿元,同比增长44.1%。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船舶工业领跑全省,完工、新承接和手持造船订单均为近5年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