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作业”恰恰有利于就业

简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01日 第 04 版 )

  简之

  在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集装箱码头堆场内,无人集卡穿梭往来运行自如。截至目前,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已完成无人集卡实船作业测试110艘次,作业量近3万标准箱,有效验证了智能集卡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今年年底前,还将新增15台完成改造的无人集卡,其数量将占总集卡数量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25年,实现现场作业无人化(《舟山日报》10月24日报道)。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正是现代化港口的应有样子,也应该是年轻人向往的工作场景。

  最近几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全球贸易的风向标、航运业巨头马士基近期宣布计划裁员超过1万人,并预计利润将处于此前指引的低端,这导致马士基股价跌至3年来最低水平。按理说,我市经济与国际航运业关联紧密,但产业景气、港口繁荣却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良好势头。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加9.2%,增速继续领跑全省。这似乎说明,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全可以做到“风景这边独好”。

  有人或许会担心,金塘大浦口码头无人集卡日渐普及,“机器换人”是否意味着很多人因此失去就业机会?这样的想法从表面上看或许有一定道理,但只要加以综合分析,就不难解除疑虑。且不说传统的码头装卸作业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物流需求,单说艰苦的工作环境、繁重的体力劳动也会让人望而生畏。现场作业无人化,实际上是以幕后的“白领”取代了台前的“蓝领”,是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在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的现实语境下,农民工群体带来的“人口红利”已在迅速消退,企业的招工难现象正日益显现。与此同时,全社会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使得越来越多怀揣文凭的年轻人不愿“屈就”缺乏技术含量的体力活,这又导致了结构性的就业难。提升各行各业的智能化程度,应该既有利于化解招工难题,又有利于促进充分就业。

  机声隆隆、挥汗如雨的车间场景,越来越令人望而生畏。环保低碳、智能操控,这才是理想的工作环境。当下,我市正在加速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梯次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腾笼换鸟、机器换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驶上智能赛道,像金塘大浦口码头那样的无人化作业场景在一些企业已变得司空见惯。

  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产业振兴之急、也是共同富裕之盼。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各行各业就是要心无旁骛竞技智能赛道,在振兴产业的同时为民众创造更好的就业致富机会,从而以高质量发展破危局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