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农业 亦可丰收

小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01日 第 04 版 )

  小小

  近日,在登步岛大岙村富硒大米种植基地,230余亩单季晚稻陆续成熟,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机械化收割一气呵成,到处呈现繁忙的秋收景象(据《今日普陀》11月10日报道)。小岛农业,亦可丰收,着实令人欢喜。

  海岛地区土地资源稀缺,分散在各岛就更不起眼,再具体到一家一户恐怕只是一块块“巴掌地”。这样一来,基础设施难以完善,农机设备无法施展,收益也就可想而知,抛荒似乎在所难免。于是,粮食产量有限、蔬菜不能自给,小岛农业一直不被看好。

  登步岛管委会积极推动抛荒土地流转和农田整治工作,通过“流转分散土地,集体承包耕种”方式,在大岙村区块建设打造登步富硒大米种植基地,让小岛呈现出丰收景象。大岙村的水稻种植面积已从2020年的5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30多亩,由水稻种植带来的村集体收入也从10万元增加到30余万元。这说明,只要充分盘活土地存量,因地制宜地“变零为整”,小岛完全可以生成成片土地,让农机设备有用武之地,从而推动现代农业风生水起。

  无独有偶,普陀展茅街道黄杨尖村在虞家湾实施“旱改水”项目,将30亩低效旱地改造成鱼稻共生的水田,凸显生态、景观特色,成为乡村旅游的新景致。流转抛荒土地,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我市各地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蓬勃兴起,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为共同富裕增添了美丽底色。显然,事在人为,小岛农业大有可为。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海岛农业同样要为保障菜篮子、米袋子作出积极贡献。全面正确认识土地价值,全力打好治理耕地抛荒“组合拳”,让每一寸土地绿意盎然,美丽小岛一定会有更多惊喜、更多收获。

  本版署名文章不代表本报立场

  每个人都应有话筒,欢迎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