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车位,好事还得好好做

一叶扁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01日 第 04 版 )

  一叶扁舟

  我市出台的《关于推进停车设施错时共享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自11月1日起,在定海、普陀、新城、普朱等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区域,推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国有企业办公生产场所、住宅小区的停车设施错时共享机制,共有30处停车场、2205个停车位面向社会开放,申请错时共享的车辆类型为7座以下小型非营运汽车。然而,一段时间运行下来,实际受惠的民众并不多,这件好事并没有在全社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据《舟山日报》11月13日报道)。这似乎说明,要把好事做好也并不容易,相关方面还得花力气做好优化工作。

  亮出具有舟山辨识度的统一标识

  停车设施错时共享工作推行时间不久,还处于预热过程中,没能形成火热场景也属正常,这并不意味着潮汐车位缺乏后劲。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第一批推出的30处停车场,“藏”在偌大的舟山本岛很容易无声无息。人们长期习惯于机关单位“闲车莫入”,对突然之间冒出来的潮汐车位显然还缺乏认知度。

  在新城区域的临城街道办事处和田螺峙商务大楼两处点位共计开放350个潮汐车位,本该有效满足周边居民停车需求。但记者却在夜访中发现,这两处停车场车辆稀少,大量车位闲置,现场既无相关公告也无值班人员,电子道闸杆还拦在出入口,谁能料到可以免费停车?

  因此,有必要加大线上线下的宣传力度,扩大潮汐车位的知名度,甚至可以在“舟山智慧民生”APP上增设潮汐车位查询功能,让广大车主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车位。车位开放点位的周边居民无疑是潮汐车位的“重点客户”,有关单位应当主动做好精准宣传而不应“只做不说”,这也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促进睦邻关系。

  停车点位本身的辨识度也很重要,没有醒目的标识、有效的引导,人们就难免想不到、找不到。考虑到停车设施错时共享工作将不断推进,很有必要设计具有舟山辨识度的潮汐车位统一标识,甚至可以向全社会有奖征集设计方案,借此形成一拨宣传热潮。可以想见,一旦推出越来越多的潮汐车位,随处可见的统一标识也将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亮点。

  切不可“一管就死”

  既然单位车位向公众错时开放,就应该简简单单地打开大门,让老百姓顺顺利利地把车开进来。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单位在服务群众中依然习惯于管理思维,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门槛”,造成了新的“门难进”现象。无非是停个车而已,如此麻烦谁还愿意来停?好端端的潮汐车位,真不该陷入“一管就死”的泥潭。

  定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面向社会错时开放20个停车位,但要求附近居民凭身份证、房产证/不动产及其他相关证件原件到该局报名登记,领取通行证后还得每两个月续签。不仅如此,还规定晚上9时至次日6时30分不得存取车辆。不但前期手续麻烦,还把停车变成了“扣车”,这就难怪真正前来停车的寥寥无几。眼下申办企业的手续都相当简便,借用一些车位需要这么繁琐吗?

  另外,一些单位一一对应地将潮汐车位“分配”给附近居民,拿到的当然满意,但更多的居民却失去了共享的机会。如此管理看起来井然有序,却影响了潮汐车位的周转率,是另一种形式的“管死”。而且,在“分配”车位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暗箱操作,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既然实惠于民,就要经得起公众质疑,敞开大门、停满为止无疑是最高效、最简便的方法。

  不可否认,向社会错时开放停车位,确实给门卫管理增加了压力。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次“打开围墙”的机会,有利于促进机关单位向社会开放。因此,要通过改变管理方式、优化服务举措来适应新要求,让前来停车的居民享受到宾至如归的体验感。这样,潮汐车位就能在缓解停车难的同时,起到暖人心的作用。

  真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潮汐车位的诞生缘于6月26日的“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与会代表建议“实行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双错时潮汐车位利用模式,切实提升停车资源利用效率”。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这项工作立即得到高效落实。只不过,在自上而下的推动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真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同样是潮汐车位,主人上不上心大不一样。记者夜访时发现,定海区城市更新中心大门紧闭,看不到值班人员,门口也没有停车位开放公告。有散步的居民反映,天天经过这里,印象中这道门就没开过。面向社会开放6个停车位,看来只是“画饼”。相反,沈家门街道办事处、普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两处点位各开放10个停车位,门口都有醒目标牌,无须申请即可停车,在附近办事或吃饭的市民随到随停,停车位共享率非常高。

  潮汐车位一经向社会公示就要体现公信力,而不能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否则就有沽名钓誉之嫌。特别是机关单位,原本就是纳税人供奉的“公家”,更要最大程度地体现公益属性。面向社会开放潮汐车位,是理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本分。不仅要不折不扣地开放业已承诺的停车位,还要尽可能争取多多益善。

  在停车难的现实语境下,潮汐车位“送”不出去,只能说明相关单位诚意不够、动力不足。在接下来的推广中,一方面有赖于各单位切实增强“我要做”的自觉性,诚心实意地向社会敞开车库大门。另一方面,上级部门要加强监管督查,有效传递“要我做”的压力感,使这项惠民实事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