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弱项 夯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我市绘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路径图
葛高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1月25日 第 01 版 )
□记者 葛高蓉
本报讯 近日,《舟山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3-2027年)》正式出台,绘就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时间表和路径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市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环境基础设施仍存在一些短板问题和薄弱环节。
根据规划,我市将加紧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建集污水污泥、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理处置和监测监管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打造系统完备、实用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为我市打造海洋绿色发展排头兵、建设海上花园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统筹优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布局,适时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和减污降碳协同水平,预计到2027年底,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2.5万吨/日以上。工业废水方面,我市将充分衔接舟山市产业发展战略,优化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布局,加强设施间统筹调配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预计至2027年,新增工业污水处理设施能力10万吨/日以上。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是强化全市生态环境管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根据部署,我市将加紧完善水环境、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海洋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健全现代污染排放监测监控网。预计至2027年,新建地表水自动站点19个,实现县控以上、重点乡镇地表水自动监测全覆盖。
聚焦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效能提升,我市将不断加强各类环境基础设施间的统筹协同,提升再生资源利用设施水平,加快推动设施运维数字化融合,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智能升级,以数字化助推运营和监管模式创新。同时进一步健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行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和运营,鼓励第三方治理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设施运行水平和污染治理效果。
据介绍,下步我市将围绕规划,持续完善评估标准体系,不断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7年,全市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