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文明实践要有“舟山样板”

余墨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30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余墨

  鱼汛季节,千帆云集,年年都是如此。但今年一些普陀渔船特别抢眼,不仅船头亮出了“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的鲜明标识,船舱内更是整洁舒畅,船员文明倡议、图书漂流驿站、“千帆治塑”志愿服务队展示角等文明元素随处可见。渔民们说,同样是捕鱼,有了好环境、好习惯,劲头就更足了。这正是,浪花里开出文明花,抲鱼人同闯共富路。

  去年,我市启动拓展海上文明实践活动顶层设计,《舟山市拓展“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和8个方面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265艘,实践中心4个、实践点26个,23支专业“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累计开展活动9600余次,惠及群众约35.6万人次。9月1日上午,我市在普陀召开“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建设现场推进会,打造海上文明实践“舟山样板”要往深里走(据《舟山日报》9月2日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市“驶”出“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是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海”字文章,也是推进海岛振兴、促进渔民共富的特色工程。深入贯彻“八八战略”,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舟山的优势在海洋、特色在海洋,亮点也应该在海洋。

  海洋污染是全球性的治理难题,广大渔民无疑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但长期以来大家对垃圾之害既感同身受又无可奈何。毕竟,相比于“垃圾不落地”,要做到“垃圾不落海”更加困难。海上文明实践,就是一个变难点为亮点的过程。去年,普陀在沈家门渔港启动“千船联动 治塑海洋”中国舟山(普陀)首届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大行动,1000多名志愿者清理海漂垃圾,开展宣教活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渔船开始把垃圾带回家。一些远洋渔船还装上了塑料垃圾粉碎机,把塑料粉碎垃圾从远洋运回来。

  海上新时代文明创建,提升了渔民文明素养,优化了海洋生态环境。这几年,全市伏季休渔越来越有序,增殖放流越来越有效,海上绿水青山越来越靓丽,不断促进着海洋生态修复、海岛旅游振兴,海岛民众在共创共享中一起向未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是扎实推进新时代海洋文明实践一体化的初心所在、动力所在。志愿服务海陆联动、“共富方舟”深入海岛、文明渔船领航蓝海、“最美渔民”层出不穷……浪花里开出艳丽的文明花,必将结出丰硕的文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