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公安:

“四格融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李琰 俞子龙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9月15日 第 06 版 )

“四格融合”矛调队化解居民纠纷

  □李琰/文 俞子龙/摄

  “谢谢警察同志!我以为娃儿真走丢了……”8月19日晚8时许,在定海海滨公园某咖啡店门口,游客潘女士激动地一把将女儿搂进怀里,喜极而泣。此刻,距接警时间仅过去7分钟。高效服务的背后,离不开定海区公安分局“四格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当前,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浪潮奔涌正盛。定海公安按照上级公安机关部署要求,以党建为统领,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辖区资源,创新打造“警务格+综治格+城管格+保安格”四格融合的治理共同体,推动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

  机制重塑 基层治理再升级

  “以前单位之间离得远,要想开展联合检查,那必须事前沟通协调时间。现在重塑管服机制,集聚警务站一起办公,随时商讨成为工作常态,有效解决部门执法力量分散薄弱、业务交流不畅、多头重复执法等问题。”定海环南派出所副所长叶奇超介绍。

  一项项创新的制度是保障基层治理优越的奠基石。定海公安根据近年辖区治安特点,结合主责主业,以联勤警务站为依托,聚合综治和城管的专职专业,借助社会保安的补充力量,构建“公安主导、专职专业”工作体系,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和权责清晰的责任清单,实行“四格”合署办公,组建“服管”“巡处”“联调”三个队伍和150余人的“海山四格联盟”队伍,推动基层执法“多条线”向“一体化”转变,为“四格融合”落地“立梁、架柱”。

  如何保证规范运行、提质增效?定海公安牵头成员单位制定管理、督导、质态评析等3套规范,并成立由成员单位分管领导组成的“四格督察队”,采取专项检查、抽查暗访、晾晒比拼等方式,全面摸清机制运行底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摆问题、找差距、定措施。目前,已解决运行不畅、联动不紧密等问题36个。

  聚力智治 办事效率再提速

  7月20日晚,定海环南海滨联勤警务站灯火通明,“四格融合”第三期业务交流培训如期举行。43名辖区综治专员、城管协管、保安队员、民警辅警聚在一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摆问题、谈体会、出对策。

  “过去‘吹哨报到’,现在‘主动上班’,带着业主的建议和小区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入格,由警格长进行协调、拿方案,再统一发配任务,实现一站式解决。”某参与“四格融合”的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志平笑谈,工作效率是“噌噌噌”地往上提,业主对他们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四格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的支撑。作为全区首个“四格融合”试点,环南海滨联勤警务站依托基层综治平台,整合城管、镇(街)等系统资源,贯通社会治理服务热线,接入视频监控等前端感知数据,完善应用场景算法模型和智能分析模型6个,运行监测预警、决策分析、统筹调度等机制,形成管服事项“发现—处置—反馈—协调—督查”全闭环。

  高效服务 为民服务再提质

  “不错!小牌子大作用。”8月4日,西园法治公园门口墙壁上的《环南派出所“四格融合”责任公示牌》格外醒目。

  一张责任公示牌虽然简单,却“五脏俱全”。上面不仅有责任单位、监督单位、分管领导、办事员的职责和联系电话等信息,还印有意见反馈微信二维码及服务电话,24小时受理群众投诉和咨询。目前,在86处街巷醒目位置树立、悬挂街巷责任公示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天工作之后,“海山四格联盟”巡逻队又穿梭于海滨公园、宋都商业圈等地,倾情守护直至深夜11时。制止打架斗殴、调解群众矛盾、为走失儿童找到家长、找回游客丢失的钱包、开展便民服务、进行法治宣传……一件件为群众办的实事积累起来,换来的是群众的好口碑。

  9月初,定海公安督审大队开展近期公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率先开展“四格融合”的环南派出所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有什么事,找‘四格’摆得平,省时又省心。”宋都蓝郡居民倪磊说。

  7月以来,海滨联勤警务站共调处矛盾纠纷77起,发现解决问题32个,110接报治安警情下降80%,有效实现了管理力量在格中聚合,服务事项在格中回应,各类矛盾纠纷在格中化解,群众呼声在格中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民众的所需、所急、所盼,优化运行机制,逐步在全区7个联勤警务站推行‘四格融合’治理模式,奋力实现基础牢、治安好,辖区群众满意的基层社会治理。”定海公安治安大队民警赵海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