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抹零”为什么需要锱铢必较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22日 第 04 版 )

  月湖

  近日,朱家尖一家水果店因“反向抹零”,收到了市场监管部门的罚单。店家10单“反向抹零”一共才多收了0.24元,却被处以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实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据《舟山日报》8月3日报道)。一段时间来,媒体已多次曝光“反向抹零”现象,相比于更加恶劣的宰客行为,店家“反向抹零”充其量只贪了点蝇头小利,消费者以及执法部门有必要锱铢必较吗?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朱家尖这家水果店之所以被查处,起因是一位顾客的举报。当时,这位顾客购买了123.49元水果,店家收了她123.5元。当她提出异议时,商家却表示是四舍五入,属于正常合理现象。于是,消费者愤然投诉,市场监管部门严肃执法。从中可以看出,消费者争的不是1分钱,而是理。

  公平交易不仅是经营之道,更是法律要求,作为经营者可以让利促销,却不可以多收顾客1分钱。这是因为,再小的权利也受法律保护,容不得任意剥夺。否则,不但会导致事实上的消费者权益受损,还会引起愈演愈烈的“破窗效应”。因此,这家被罚了1000元的水果店完全是咎由自取,吸取教训立即整改才不失为止损之策。

  每当有人对“反向抹零”提出异议时,店家总会埋怨消费者太过斤斤计较,不就抹个零头吗?这种傲慢的态度其实相当虚伪,既然不在乎零头,为什么不将收款程序设置成“正向抹零”呢?这说明,对于店家来说,蝇头小利也是利,积少成多更是利。无非是要求别人“不在乎”,自己却是“很在乎”。既然如此,就该让他们偷鸡不着蚀把米。

  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在乎”零头的现象确实相当普遍。但无论如何,对于经营者来说,只能“正向抹零”而不能“反向抹零”,否则就难免引起纷争。菜场内之所以很少有此类纠纷,原因在于大多数摊主都能灵活地主动让利,有时不仅让“分”还让“角”,并将这种“豪爽”当作招揽回头客的“感情投资”。相比之下,反倒是一些貌似“正规”的店家更热衷于“反向抹零”。扫码电子支付化解了找零的麻烦,也等于撕下了“反向抹零”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该是锱铢必较的时候了。

  应当感谢那位为了“1分钱权利”而投诉店家的消费者,她不但维护了自身权益,更伸张了社会正义。较真的消费者多了,我们的社会就像有了无数啄木鸟,诸如“反向抹零”之类损害合法权益的问题必定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