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讲坛”聚人心

大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22日 第 04 版 )

  大力

  今年入夏以来,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东大社区在青龙山人防工程6号隧道口避暑点设置党建微阵地,让党员群众“有事来说说、没事来听听”。据了解,沈家门街道在便于与群众面对面的地方普遍开设“纳凉讲坛”,听取群众意见、宣讲党的政策,真不错(据《舟山日报》8月2日报道)。

  夏日里,吃过晚饭后人们自发地聚在一起,边乘风凉边讲大道,既解暑气又领市面,这是由来已久的生活习惯。互联网时代虽然刷刷手机就能看到各类资讯,但大家依然乐意坐在一起说说身边事,议议关心事,在相互交流中达成共识。

  沈家门街道把老百姓纳凉看作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的大好机会,本身就是“心中有群众”的生动体现。经常听基层干部讲起,现如今想召集居民群众开个会太不容易。按照沈家门街道的做法,把纳凉点当作会场,开个会不是很容易吗?

  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一起纳凉,大家无拘无束七嘴八舌地谈看法、提建议,甚至发牢骚,各种情况也就浮出了水面。通过“纳凉讲坛”,汇总意见建议,集聚民智民力,就能更好地推进“微治理”。

  “纳凉讲坛”,既是大家发表意见的“群言堂”,也是党员干部宣传群众的“微阵地”。中洲社区党委副书记吴晏晏在海滨公园“议事长廊”宣讲“绿色生活迎亚运,垃圾分类伴我行”,大家听后纷纷发言,在互动中提高了认识、达成了共识,这样的效果令人欣喜。眼下,网上流行“微党课”,但很多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不一定看得到,能否让主讲者到纳凉点进行“现场直播”?这样,经受纳凉群众掌声检验的“微党课”,一定能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眼下,各地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八八战略”,利用“纳凉讲坛”与群众“面对面”,宣讲就能“活”起来、“鲜”起来、“潮”起来。沈家门街道党工委开了个好头,这种生动活泼、入脑入心的宣讲方式值得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