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即刻出发
王志龙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14日 第 02 版 )

陈永建 摄
□王志龙
期待已久的出航,终于到来了。海平面上此起彼伏地荡漾着船笛声。
我顺着“滨港路”“沿港西路”追赶,期待着“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宏大场面。岸边的渔船都已经整装待发。渔船沿着海岸,一排排挤在一起,随着潮水的节奏,整齐地摇来晃去,船与船之间偶尔还会有些许摩擦、碰撞,被挂满船身的旧轮胎缓冲、抵消,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变废为宝的智慧。船顶上各个方位,都挂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精神十足。
离我最近的一艘船,船锚已经收起了沉重的尾巴。船长操着本地口音,用大喇叭统一指挥着船上的水手。船头、船尾各有一组人专门盯着缆绳。这艘船前、后、左面三面被其他船包围,而右边是岸。船员们在船上有条不紊,各顾各地忙着。两个人用清水冲洗着船体的楼板,不时用打湿的毛巾擦拭着自己身上豆大的汗珠;一个人在用切割机切割木板,另一人顺手把切好的木板接下来,他们干活的时候,很少说话,也许有半辈子的默契吧;还有两三个镇定地坐在成垛的筐笼上,脚支在船边沿上,身体跟着船左右摇晃,发着呆。我站在岸边看着感觉好害怕,他们却安然自若的,丝毫不担心坠落的风险。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阵阵浓烟喷发出来。这时前后的缆绳感觉绷得更紧了,有时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一位老板模样的人,开车送来了四桶油漆、两个大西瓜,还有一些啤酒,都递交给了船上的水手;一位快递小哥,骑着电动车,送来两个维修完成的钢制的零件,又匆匆忙忙离去了。这时,船长下令将前后的缆绳解开,水手们快速地完成了任务。看样子,这艘船能开出去了。我焦急地等待着,希望它能尽快加入到前进的大队伍中。尽管它不属于我,也只是今天偶然间遇到了它,我却对它充满期待。
又过去了十几分钟,这艘船还被围在边上。后面的船没有出发,前面的船也没有动静,它左边的船,还是跟它贴得紧紧的,并没有离开的迹象。看样子,船还是出不去呀。这时,岸上黑洞洞的检修屋里冒出来一位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他的安全帽很别致,前后都带着小风扇,再闷热的地方,戴上这个安全帽,都能感受到凉爽的风,让人保持清醒。他喊船头的水手把缆绳放下来,然后他将缆绳套迅速地套在靠近船身中间位置的缆桩上。我还在纳闷:船长都让收缆绳了,他怎么又让放缆绳了。
这位工人朝驾驶舱里的船长喊着我听不懂的方言。这时,发动机突然隆隆作响,浓烟更浓了。只见船尾叶轮搅拌着泥浆,翻起白浪,那片海水好像煮沸腾一样。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船尾一点一点离开了岸。船头却还挤在岸边,被缆绳牵住,不能动弹。船尾“轰轰隆隆”作响,船头缆绳“咯吱咯吱”地叫,这艘船好一个神龙摆尾,将它左边的船也一起挤到了海里。整个过程,好像小毛驴拉着磨在转。我不由得对这位不起眼的“工人”佩服起来。等到船尾已经全部甩出去,这边船头又靠回到岸边,这位工人配合快速收起套在缆桩的绳子,又钻进了检修房间。
这艘船再次调整出发的方向,它旁边的船,也还紧贴着它,两个齐头并进。这时,我终于明白了,这两艘船是属于“连体双胞胎”,连它俩的装扮都是一样。以前只在《三国演义》里面听说过曹操在赤壁时的“铁索连横”,没想到在现实中真的存在着。当然,此一时彼一时。这两艘船,连在一起,在大海里真真正正的能更好地团结协助,抵御巨大的风浪。看着它俩缓缓驶入海里,并有序地加入到前进的梯队中。一群群的海鸥也来凑热闹,盘旋、徘徊,同船队也一起出发了。
我向远方的船只挥了挥手,祝福他们能从远方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