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中的海上中外交往史

——读林斌《舟山群岛海上丝绸之路钱币》

韩伟表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8月02日 第 05 版 )

  □韩伟表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海洋贸易之路,带来了文明的互鉴。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催生了钱币的流通。因此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各种钱币实物的研究,在海洋中外交流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舟山群岛海上丝绸之路钱币》的作者林斌,是舟山著名的钱币研究专家。

  我与林斌兄相知相交多年,知道他在舟山地方史研究方面颇为着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读高中时,就已经开始带领同学进行衢山岛乡土历史调查和钱币收藏研究。

  他在中国人民银行从事货币发行工作已三十多年。2006年开始兼职舟山市钱币学会工作,最近,以他个人命名的货币鉴定工作室创建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的支持。多年来,他以不同于一般钱币收藏者的独到视角,孜孜于对舟山群岛海上丝绸之路钱币的研究。他基于舟山历史上海丝之路的大背景,以钱币实物,串联出一条舟山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其所呈现的脉络清晰有序。更为可贵的是,在书中,他还有不少新的史料观点和分析,对一些以往钱币研究者推断的观点进行科学性的纠偏。本书虽然立足于舟山群岛海上丝绸之路钱币,但已经具有可以代表浙东沿海,乃至浙江沿海的海丝之路钱币研究的视野和格局。

  《舟山群岛海上丝绸之路钱币》全书以舟山群岛海外交往与货币流通、舟山群岛与汉文化圈各国的货币贸易往来、大航海时代之后舟山群岛的白银贸易、舟山海洋文化与钱币出土(水)发现、南来北往过舟山——福建与舟山、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普陀山等六个章节作为构架。还有钱币实物图片上百枚,引用文献达上百种。文献资料引用除地方志之外,还有不少历代史料及当代海丝之路钱币研究者的成果。全书图文并茂,内容非常丰富。

  通读这本读物,我认为非常具有“海洋中外交流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在“舟山群岛海外交往与货币流通”一章中,作者认为,海上贸易活动中货币起着中介物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海上丝绸之路亦是海上货币交易之路,甚至于是货币之路。这个观点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具有学术的高度。作者历数与舟山相关的尤其是与日本、朝鲜半岛往来的海交历史文献资料,并进行精心的整理和综合分析,特别将中外钱币输入输出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史料内涵认知的丰厚。

  二、舟山群岛是宁波外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是国内外商船淡水、生活用品等重要补给地,普陀山也是海上航线上的祈福之地。明州港从唐代开始就有上规模的海外贸易,历五代的吴越、宋代、元代,以至明代,成为与日本一口通商之港。日本是中国铜钱输入最大的国家,因此在南宋大范围钱荒现象中,尤以浙江沿海为特别严重的一个区域。作者将这个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铜钱输出对浙江沿海造成的货币流通影响,以及全国大范围钱荒的原因分析,中国钱币通行四海钱币输出不能全是弊端,而应对国际贸易中铜钱大规模输出作有利有弊的分析。

  三、在舟山与汉文化圈来往及古钱币的相互关系中,作者全面、系统、完整地梳理总结了舟山有史以来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和钱币相互来往的发展史。在日本送舟山大批洪武钱这一历史事件中,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文献考察,结合当时日本货币流通状况进行分析,首次得出这批洪武钱应是萨摩藩加治木地方仿铸的长崎贸易钱这一重要结论。另外,作者还通过明清文献的考证,对日本宽永通宝大规模流入中国进行研究,提出宽永通宝铜钱更早大区域流通使用的是琉球群岛,并对琉球货币流通状况,以及琉球如何被日本逐步吞并的历史进行描述。凡是这些,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四、大航海时代之后,舟山群岛是比较早与海外进行白银贸易的区域。双屿港的走私贸易,使中国每年流入数量可观的白银,清中期之前,舟山的地方志、碑碣中就有不少民间银元流通的反映,之前的钱币史料研究没有涉及。本书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在“荷兰银币在舟山群岛流通”章节中,作者引述了荷兰人对普陀山寺院财物的抢掠和骚扰的史料。作者认为,荷兰人与日本贸易往来中,经常路过舟山群岛。另外无论是南明鲁王,还是郑成功,都将舟山群岛作为反清复明的军事和商贸基地,普陀山的寺院得到贸易商船的捐助,寺里也常有明遗民及反清人士躲避,在清政府未能完全控制沿海时,对荷兰人普陀山的侵扰实际持默许的态度。对于荷兰1盾大银币在舟山的流存,作者分析荷兰银币重量约为中国一两,与其他的贸易银元相比明显过大过重,在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下,自然退藏民间被熔毁。

  五、在“舟山海洋文化和出土钱币”一章中,作者对中国最早的货币形态——贝币进行专题研究。对舟山沿海小孩出生喜佩“海宝贝”的民俗的来历,并从舟山沿海海水温度、大陆架变迁进行分析,指出与天然海贝中的货贝,在远古时代能在舟山群岛采集。舟山舟船文化和民俗活动中也处处用到钱币,在海上航路节点中,舟山群岛出土钱币的地点多与海上丝路相关,突出钱币出土与舟山历史兴衰的关系。

  六、福建与舟山是海丝之路东北亚段突出的亮点,舟山群岛是福建沿海对外交往中重要的中间站点,作者将这一段单独在海丝之路作实物流通分析。指出在宋代,日僧成寻参天台五台,在舟山群岛的岱山就有福建商人等候货物卸载,历经隆武帝时的舟山总兵黄斌卿,到三藩中的耿精忠攻拓舟山,到民国时福建通宝的流入,一直到现在,福建与舟山还继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七、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其形成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普陀朱家尖出土南朝钱币,以及普陀山报本堂出土银元均与海丝之路相关。作者认为,普陀出土钱币反映出江浙地域从南朝与东北亚之间交往的历史,以及大航海时代,舟山与欧美南洋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

  总之,所谓“小小一钱币,盈盈一世界”。一个区域的安定与经济发展离不开统一而有序的货币制度。人类文明的每次进步都离不开货币的盛衰。通过货币在不同时期的流通的变动情况,可洞见历史与社会变迁之轨迹。本书各章节将钱币串连起了舟山区域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交流沟通历史,书中的内容丰富详实,资料齐全,脉络分明,图文并茂,是对舟山群岛地区进行历史和古钱币研究及相关知识介绍时必不可少的读物之一。从这个角度讲,书中所述的不但是古钱币史、货币史,而且还是经济史及社会文化史,对于舟山的经济发展及历史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