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舟斌:深耕社区警务“责任田” 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

张佳荣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07月27日 第 05 版 )

黄舟斌在新城夜市开展反诈宣传

  □张佳荣 文/摄

  人物简介

  黄舟斌:

  1985年2月出生,浙江定海人,2011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党龄7年,现为新城分局千岛派出所社区民警,获个人嘉奖2次。

  守土一方、尽责一生,是黄舟斌从警12年不变的初心和坚定的选择。他立足辖区实际,开展邻里警务,成立全市首家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室;他积极组建反诈志愿者、社区网格群等30多个微信组群,通过微信平台吹响社区“网上第一哨”。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像一头老黄牛,全身心耕耘着社区这片“责任田”,进百家门、建百家群、知百家情、办百家事,以守望社区平安为己任,奏响警民和谐的乐章。

  一张“婆婆嘴”,常念反诈经

  “防骗提醒:退款需要先交钱的都是诈骗!如果遇到‘充值返利’等方式退款的,一律不要理会。”每天上午9时,千岛街道专职网格微信群都会弹出最新消息提醒。细心的黄舟斌总是不厌其烦地将新的“防骗提醒”发送至群中,再由社区网格员们将最新的“反诈干货”转发至各小区业主群,提醒业主守牢自己的“钱袋子”。

  除了线上投递“反诈宝典”,黄舟斌在线下也没闲着。在夜市商圈,他和反诈志愿者一起分发宣传册,向群众讲解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常用手段;在建筑工地,他手把手教工友注册“国家反诈APP”,提示当有诈骗电话打进时屏幕上会有标注;在辖区企业,他叮嘱财务人员汇款前一定要和领导签字确认。

  为了更好地推进反诈工作,他在红茅山社区成立了全市第一支社区反诈志愿者队伍和专职反诈面劝队伍,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社区反诈宣防样本,总结提炼的《谈社区民警如何做好反诈宣防工作》被评为今年全市公安机关优秀课件,推行的“蜘蛛网状”工作法反诈宣防样本被新城公安推广。

  在他的苦口婆心下,群众的“钱袋子”越捂越严。截至目前,他管辖的社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下降趋势,损失金额同比下降72%,预警劝阻案件4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一双“铁脚板”,常走百姓家

  “黄警官,我有套房子租期到了有半年时间了,但是原先的租客一直找不到,他的东西都还在,我这房子还能租出去吗?”在今年3月的入户走访中,红茅山南区的朱女士向黄舟斌讲了自己的困惑。黄舟斌辗转打听,得知租客已离开我市,便通过微信视频帮助朱女士和租客联系。经协商,租客表示一周内由朋友带走其物品,朱女士的房子也得以顺利继续出租。

  辖区小区出租房多、人员流动性较强,像朱女士这样的烦恼黄舟斌经常接手。为了摸清辖区底数,他经常挨家挨户走访,建立了详实的台账。他常说:“脚越勤快,了解就越深入。”

  为了让群众不出家门动动手指就能办好事,他按照“数字化引领、网格化依托”的思路,建立了多个社区房东微信群。一旦租房情况发生变动,房东可通过群聊一对一报送,方便民警及时登记。他以线下走访、线上建群、电话核实的方式,巧妙解出小区管理难题。

  一颗“责任心”,常解心头结

  “楼上装修工人天不亮就开始敲敲打打了,严重影响到我的生活。”6月20日,辖区居民葛女士向黄舟斌求助。黄舟斌来到装修现场,还未开口,户主李女士就先倒起了苦水。据李女士介绍,因为顾及楼下葛女士生活起居,她特意让工人晚开工。可是葛女士稍有动静,就来和装修工人争执,导致不能按期完工。

  考虑到两户人家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黄舟斌将双方带到了调解室,待双方情绪稳定后开始调解工作。“李女士,装修时尽量减少对邻居的影响,人家睡不好多少有点堵心。”“葛女士,装修发出点声响,也要理解……”看着民警深夜为此事劝导了近三小时,双方也被黄舟斌的真诚所感动,表示以后会和谐相处。不久,葛女士发来短信,对黄舟斌的调解表示感谢。

  被社区干部问及化解矛盾纠纷的诀窍,黄舟斌谈道:“当群众是自己的家人,本着对家人负责的心,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结’。”除此之外,他还经常组织辖区志愿者进小区,为群众开展健康义诊等公益活动。今年以来,他已组织社区志愿者活动30余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消除安全隐患10余起,是百姓眼中的有心人、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