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存权:行走在破案一线的“刑侦铁人”

邱雨倩/文 张佳荣/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6日 第 04 版 )

林存权(站立者)与同事在对案件信息进行分析研判

人物简介

林存权:

1986年6月出生,浙江岱山人,党龄6年,2012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新城分局网安大队(侦察大队)教导员,一级警长。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嘉奖1次,获评公安部、共青团中央成绩突出青年民警,“最美浙警”,“全市优秀政法干警”等称号。

言辞爽利,眼神锐利,是作者对他的的第一印象。为警一任,安民一方,从警13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案件侦查岗位,参与侦破案件数千起。

冲锋在前他是刑侦战线上的“追猎者”

13年间,奋战在刑侦一线的林存权坚信,更快一点、更努力一点,就能让群众的损失更少一点。工作以来,他如同狩猎的捕手,闻风而动,参与破获了“5·14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杨某某等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案”等一大批涉及金额巨大、影响广泛的案件。

去年4月,新城公安接到消防部门通报线索,称新城一小区采购的消防水带存在伪劣情况。“这是生产过程中偶发的质量瑕疵,还是蓄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凭借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办案经验,林存权嗅到了一丝不对劲。在集中分析研判后,我市警方成立专案组并开展初查,通过外围调查取证、实地踩点……在掌握大量线索后,于2024年6月12日,启动收网行动,在外省一举捣毁生产、仓储、销售窝点3处,现场查扣生产设备5台、消防水带6342卷、待加工半成品及原料10余吨,王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

辗转多地的跨省追捕,警服上的褶皱、眼中的血丝都在无声诉说着这场与犯罪分子的较量。当问及林存权“累不累”时,他没有讲出多么慷慨大义的话语,只是说“有案必破”是刑警的职责所在。

敢拼善战他是反诈战线上的“急先锋”

去年2月,辖区发生一起诈骗案件,案件损失金额较大,林存权迅速组建专案组予以攻坚,落实侦查研判工作。6个抓捕组在他的指挥调度下,有序赶赴4省6地市进行集中收网;资金分析组紧张溯源涉案资金,冻结涉案银行卡。最终,该案于48小时内便追回涉案资金150余万元。

如何比诈骗分子更快一步,是林存权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在他办公桌的案头,打印出来的诈骗案事例整齐堆垒了半米多高,上面密密麻麻都是批注。他常说:“我们得知道对手的套路,才能克敌制胜。”

为此,林存权带领团队日夜钻研诈骗套路,分析其中的逻辑漏洞和心理陷阱,同时依托科技赋能和共治合力,落实各方主体责任,搭建“AI智能电话”“AI微信群反诈助手”平台,通过受害群体模型分析,落实精准宣防,今年以来,累计发送反诈短信140万条,实现辖区群众全覆盖。

循循善诱他是刑侦新苗的“引路人”

刑侦工作十分艰辛,但林存权对这份工作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铸就他成为打击违法犯罪的尖刀利刃。为了能够精准把握违法犯罪新生业态、形势发展,他积极研究分析各类违法犯罪,主动学习先进技战法,提升侦查办案能力。他的身影遍布扫黑、经侦、禁毒、新型涉网各个打击条线,只要发生重大案件,他肯定冲锋在前。近乎“狂热”的办案态度,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办案能力,迅速成为队伍的中坚骨干。

身负重任,唯有笃行。任侦察大队教导员后,他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营造充满生机活力、战斗力的队伍环境作为部门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咱们警察可不是相面的,永远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抓捕犯罪嫌疑人时,要讲究方法、技巧,不要逞英雄。”这是他作为教导员给入队新警上的第一课。除了日常侦查技巧的传授分享外,当新警在出差抓捕、执法办案过程中出现疑惑时,林存权总会耐心答疑解惑、积极协调处理问题,助力新警迅速完成从“新兵”到“精兵”的过渡和转变。

“师父是个少言的人,却总是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对公安工作的热爱。”林存权的徒弟邵晨超这样描述自己眼中的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