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亭全力推进“农耕乡韵”项目

千亩农田流转改造成农耕经济带

记者 陈瑶 滕海平 通讯员 贺豪增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4日 第 02 版 )

本报讯 10月10日,记者乘车经过岱山县高亭镇石马村,见到道路两侧连片农田一派生机勃勃。烈日下,部分田块中正加紧平整,“一米菜园”雏形已现;大片水稻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高亭镇通过千亩农田流转与改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今年以来,高亭镇锚定“兴村提质”核心目标,全力推进“农耕乡韵”发展支轴项目建设。该项目以土地集约利用为核心,统筹推进土地流转、农田标准化整治、沿线景观节点打造、农房风貌提升及管线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将碎片化的“小田”整合为优质、集中、连片的“大田”,激活乡村发展潜能。

高亭镇农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沈海旺介绍,镇里自3月底启动谋划,4月到6月完成全面摸底,至7月底顺利完成1245.77亩土地流转工作。其中,806.06亩土地交由岱山县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管理,重点发展粮油种植,剩余土地则精准回哺本地农户,实现规模化经营与农户利益双赢。

高亭还为流转农田科学规划布局,将此次流转的全域农田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分别为粮油种植区、大棚蔬菜种植区、露天蔬菜种植区及农户房前屋后的“一米菜园”种植区。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成功将原本闲散、零星的耕地集约整合,并统一发包给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如今,一条沿高东线绵延约3公里的农耕经济带已初具规模。整体从石马村延伸至塘墩村,道路沿线两侧50至300米范围内,农田或已完成升级改造,或正加紧建设,目之所及便是“沟相连、渠成网、田成方、路相通”的现代化田园。

“以前石马岙雕像旁的农田,边边角角杂乱不堪,现在被整治得干干净净。”石马村村民刘先生说,他原本经营着9亩多的葡萄大棚,因年事渐高,此次看到村内变化后,主动申请加入土地流转,“既能省心,又能让家乡面貌越变越好,赞足了!”

在美化田园的同时,高亭镇同步推进人居环境升级,目前已对沿线150幢农房启动第一阶段提升整治,统一粉刷墙面,并对沿线管线进行序化与落地改造,还通过景观节点打造与绿化整治,让高东线沿线的景观层次更丰富、绿化空间更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