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易腐垃圾处理中心昨投运

厨余垃圾从协同焚烧转为专项处理

全市易腐垃圾日处理能力提升至300吨

记者 颜榕 通讯员 戎慧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1日 第 01 版 )

本报讯 昨天,我市易腐垃圾处理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提能升级,厨余垃圾协同焚烧处理的历史由此终结。

昨天上午9时,几辆从全市各地收运易腐垃圾的车辆陆续驶入轮渡,前往团鸡山岛。进入处理车间后,系统先对垃圾进行破碎、分拣,再通过高温蒸煮提取油脂,并利用生物质转换技术,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饲料。产生的废水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站规范处理全部回用,实现零排放。

据了解,易腐垃圾包括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其中餐厨垃圾多产生于餐饮行业,厨余垃圾则为居民日常生活垃圾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全市厨余垃圾的数量要远多于餐厨垃圾。而原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仅覆盖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则同其他垃圾一道进行焚烧处理,产生热能用于发电。

“新的处理中心是在原有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的基础上,新建了一条日处理能力200吨的厨余垃圾线,使易腐垃圾的日处理能力整体提升至300吨,完全可以满足我市每日易腐垃圾处理需求。”舟山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峰介绍,通过技术提升,垃圾处理后能够发挥更多价值,从单一的电能转化利用,拓展到了油脂提炼、生物饲料生产等多元资源化利用路径,不仅提高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水平,也助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我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约1470吨。易腐垃圾的末端处理方式从协同焚烧转为专项处理,有望促进居民前端分类意识的提升。“有些群众觉得,反正垃圾分了类最终还是要混在一起的。现在我们已经真正落实了专项分类处理,相信居民分类投放的积极性也会被进一步激发。”市公用事业管理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柴凯东表示。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中转站建设,巩固资源回收体系,深化部门协同和公众参与,推动生活垃圾治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