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岛乐业”有路子 技能培训“送上门”
我市多措并举织密就业帮扶网
记者 何菁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10月11日 第 01 版 )
本报讯 近日,舟山在线上零工市场“舟小聘”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银龄乐业”专区,首批集中征集发布保安、保洁、楼层服务员等7种面向低龄老年人的就业岗位。“没想到62岁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保洁工作,‘银龄乐业’专区真是帮了大忙!”借助该专区,市民王女士成功实现了就业。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通过创新实施“迁岛乐业”就业帮扶行动、打造“工匠学院”提升就业技能、推行“高质量就业订单培训”机制等,多措并举织密群众就业帮扶网。
随着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的深入推进,市人社局创新实施“迁岛乐业”就业帮扶行动,出台专项实施方案,突破性地将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迁居居民,以及已超过劳动年龄但仍有就业意愿的低龄老年人纳入重点群体帮扶范围,明确“劳动年龄内100%就业、低龄老年人100%帮扶”的刚性目标。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我市组建综合协调、岗位对接、技能培训、创业服务四大专项工作小组,形成市级统筹、县(区)指导、乡镇(街道)属地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对16个迁居小岛的居民开展“地毯式”就失业信息摸排,为纳入帮扶对象的292名迁居居民建立“一人一档”帮扶清单。截至目前,已完成3轮帮扶,提供就业指导1184人次、岗位推荐1156人次,以精准服务破解迁居群众“就业适应难”问题。
实现群众技能与新就业环境相匹配,舟山技师学院联合企业、成人学校,在嵊泗、六横等海岛建成10个“工匠学院”,实现培训师资、实训设备、课程资源全市共享,累计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6000余人次。为破解偏远海岛培训资源短缺难题,我市布局46个技能培训单元,打造“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将水产加工、船舶修造等契合本地产业需求的培训课程送到“海岛上”“厂门口”。去年,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达4.29万人次。
面对部分行业用工紧缺、本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我市自2018年起创新推行“高质量就业订单培训”机制,以绿色石化、临港制造、海上航运等重点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中西部脱贫人口及本地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对象,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模式,实现“企业要什么人、就培什么人”。该机制实施以来,累计培训4000余人,学员结业后年收入普遍有7万~10万元,海员等紧缺岗位年收入突破12万元。
据统计,“迁岛乐业”行动已累计为迁居居民提供就业服务2355人次,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意愿群众就业率达82.3%,241名低龄老年人全部获得就业帮扶。我市“高质量就业订单培训”机制入选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国家人社部“人社扶贫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