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外海区水上客运长航线应急联动会在嵊泗召开
长三角一体化长航线客船应急救助机制建立
记者 王倩倩
通讯员 刘继波 余柯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9月30日 第 02 版 )
本报讯 9月28日,浙沪两地海事部门、嵊泗县政府及相关客渡运公司、拖轮企业在嵊泗召开浙北外海区水上客运长航线应急联动会,开展应急救助桌面推演,观摩客船应急救助演习。有关各方共同签订了应急救助协议,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长航线客船应急救助机制正式建立。
据了解,浙北沪南海域拥有多条航程超20海里或航行时间超2小时的客运航线,海上通道、岛际交通网客流密集,年均水上客运量超300万人次,呈现“外海区”“长航线”“大客位”等特点。
舟山海事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严格落实“三十条硬措施”,扎实推动完善水上客运应急救助体系,全力保障水上客运安全。近年来,舟山海事局协同各部门创新实施外海区应急救助联动、水上客运浙沪“接棒式”监管、客运船舶服务商包保等系列创新举措,持续深化建设舟山北部外海区航行安全示范航线。同时,加强客流预判分析和监测,针对性预置大马力拖轮、海巡艇等应急救助力量,搭建长航线沿途救助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举办大型应急演练和动态点验“唤醒”,提升水上客运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救助机制通过发挥客运航线附近救助力量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专业优势,推动建立起客运企业“自救”、客运公司间“互救”和社会力量“它救”的客船应急救助网络,最大限度确保及时有效处置水上客运公共突发事件。长三角一体化长航线客船应急救助机制将常备应急救助力量拓展至15家,浙沪两地水上客运航线沿线相关的海事、交通、渔经等6艘公务船艇,拖轮企业所属17艘专业拖轮,以及客运企业的近30艘客运船舶被集中纳入应急救助网格。各方救助力量将在海上搜救中心统一指挥协调下,协同开展应急联动,大幅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根据应急救助机制,相关客运公司每天至少指定1艘客船作为应急值守船舶,确保收到救助指令后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海事、交通、海经等部门及相关各乡镇政府、拖轮企业指定应急联络人,相关职能部门明确1艘应急待命船艇,确保应急信息传递畅通,及时处置突发情况。各相关部门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助演练,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